9月10日是第32个教师节,从教32年的陈崇华却并没有心情庆祝,他手里拿着15年总计16000多元的工资欠条,无法兑现。1984年,陈崇华进入河南潢川县堡孜口村小学任教至今,其间,他从民办教师变成了代课教师。潢川县教育局、隆古乡政府和堡孜口村委会都确认了拖欠工资这一事实。堡孜口村委会主任表示,村里像陈崇华这样被拖欠工资的代课教师还有20多人,但现在村里没钱。
15年16000元,即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是低工资。这些钱如果放到银行,按当时的高利率计算,应该翻了好几倍。32年来,陈崇华拿着15年的工资欠条,依然丢不下他深爱的学生们,用爱心守护着农村教育的希望,无疑让人感佩。但感动过后,当地贫穷落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代课教师待遇微薄等问题值得思考。县、乡两级政府和村委会都承认拖欠代课教师的工资,可是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想办法解决,仅堡孜口村就有20多名代课教师被拖欠工资,如果扩大到全乡、全县、全市、全省,又有多少被欠薪的代课教师?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却拿不到劳动报酬,教育的尊严、劳动者的尊严、法律的尊严何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不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教师拿不到工资的现象将会延续下去。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比2014年增长了7.8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15%,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然而,如果将义务教育比喻为一个木桶,按照“木桶理论”,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就是一块短板,不补齐这块短板,义务教育就难以承载贫困学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梦想。像陈崇华这些老一辈的代课教师,用自己朴实的信念和情感延续着贫困地区的教育传奇,但是,如果代课教师的待遇不提高,甚至连微薄的工资都被长期拖欠,将来谁还会扎根乡村甘做人梯?
国家有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的水平。然而,教师待遇不仅存在城乡差别、地区差异,而且存在巨大的身份差距——代课教师没有编制,因而工资低得可怜。代课教师也是教师,既然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离不开代课教师,为何不能给他们正常的教师待遇?
陈崇华的遭遇是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要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面貌,除了加大教育投入,落实“两免一补”等政策外,贫困地区教师的工作条件和个人待遇问题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代课教师等历史遗留问题要得到妥善解决,总不能让“陈崇华们”手捧工资欠条渐渐老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