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人才二者“不对口”,而是有一定的偏差。企业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而看看我们学生,一般具备什么能力呢?可能更多是拥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就相对稍弱了。就就造成了二者的不对口。作为学生来说,因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为了就业,只好降低自己的身价;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他们不得不实行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又是需要花费一定的代价的,各个行业还是一个流动较大的的情况下,还不能保证培养好的人才过一两月就跑了。用人单位这么一算下来,不就是很浪费时间浪费财力?所以,许多用人单位更喜欢“用熟不用生”,希望要招就招一个熟练工。这对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确实很困难。
2017年我国就业趋势总得来说可以概括成四点,而这些也是需就业和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下面第一黄金网市场观察员就来给大家仔细分析一下2017年就业趋势与就业形势: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仍旧保持现有水平
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的到来,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国内产业结构处于转换关键期,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效应下降。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的经济增长率降低已经影响到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增长。若经济增长率进一步降低,未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可能出现下降。并且,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步减少,为此只需要根据经济增长水平的变化维持一定的就业规模就能保持社会就业的稳定。初步预计,2017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维持在1100万人以上,但低于2016年的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尽管2016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略慢于GDP增速,但仍快于人均GDP增速。近几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自然增长保持了一定的规模,体现在GDP上,人均GDP增速就要比GDP增速要慢一些。扣除约0.5%的人口自然增长因素,2016年上半年人均GDP增速约为6.2%。因此,从人均水平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的增速要高于人均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2016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57元,同比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50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高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83∶1下降为2.80∶1。预计201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分别增长6.7%和7.0%左右。
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
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的求人倍率始终高于1,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已经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的状态,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总体来看,劳动力市场仍然需求大于供给,职位空缺多,这主要是由劳动力供给下降所导致的供不应求。相反,从周期性因素来看,2015年以来,就业市场景气度一直在下降,预测这种下降的趋势在2016年和2017年还将延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CIER指数持续下降,这一趋势与宏观经济持续走弱的情况相吻合。再加之2017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深化阶段,产能过剩使传统行业的利润急剧下降,进而波及就业市场。
劳动力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预计2017年我国劳动力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从劳动者的构成变化来看,我国劳动力整体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未来随着低端就业市场上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项技能的农民工、普通工人以及简单体力劳动者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和新的具有更高学历层次的就业人群进入市场,劳动力将逐步实现由低教育水平向高教育水平的更替,由此带来劳动力整体质量的提高。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劳动力统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法和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深入落实、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将使劳动力的素质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赖于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其中,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应该从学生自身着手更为容易,毕竟一个市场的改变和调节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只有从自身找原因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每个学生都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拥有真才实学,同时转变观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获得理想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