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并非适合每一个年轻人
笔者身边也有不少“慢就业”者,其中不少还顶着名校光环。原因细分起来不外乎两种,其一是对于找到的工作岗位不满意,或者对未来职业发展缺少目标,借“慢就业”之名逃避就业;其二则是感觉自身能力尚与就业预期有差距,借“慢就业”来了解社会,充实自己。
这两类人群,前者众而后者寡。有的毕业生,对工作岗位期待过高,当职场现实难以满足自己时,便加入“慢就业”大军以逃避。殊不知,任何工作最初都要从基层做起。学金融,想当银行家,要耐得住做柜员的枯燥;学临床,想做名医生,要忍得了规陪期间的辛苦。
慢就业并非适合每一个年轻人,即使是选择了“慢就业”,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职业目标,完成职业生涯的早期规划和知识能力储备。因为,“慢就业”的最终指向还是就业,采取“慢”的形式,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而不是“拖着不就业”。
事实上,很多综合待遇较高的单位都会优先招收应届毕业生,一方面是由于当前人事管理机制所限,另一方面,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应届毕业生的职场经历是“一张白纸”,有利于培养。此外,很多专业技术较强的职业,对于任职年限有严格要求,比如医疗、法律等,延迟就业可能会使自己错过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获得相应资格的黄金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