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大学生就业公平引发关注 消除歧视需多方合力
作者:admin 来源:金陵热线 日期:2017-02-24 浏览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消除“一切”就业歧视的新提法,让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就业公平”再次具体化。每年的这个时候,各种招聘会都会迎来求职心切的高校学子,在多年寒窗苦读后,他们能否凭手中的一纸文凭找到满意的工作呢?就业难是否真的仅是供需失衡造成的呢?本期《第一关注》,我们来看一看天津的就业市场。

  挑学校、挑性别乃至挑身高、挑长相、挑户籍,一直以来,五花八门的“就业门槛”让众多毕业生高呼“伤不起”,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727万,将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被网友戏称为“更难就业季”,就业公平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眼下正值新一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季,求职路上存在哪些就业歧视?面对歧视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北方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招聘会上人满为患

  找工作“门槛”真不少

  “年龄18-36岁,女性身高1.58米以上,男性身高1.67米以上……”在天津科技大学招聘现场,一家贸易公司为“营销顾问”的职位打出了这样的要求。对此,招聘人员的解释是,“我们招聘的员工主要供职于高端商场、会所,因此对形象有一定要求。”而旁边一家位于滨海新区的商贸公司,则为“采购员”的职位开出了“只限男性”的条件,拒绝女生的原因是“需出差、工作比较辛苦。”

  大学生辗转招聘会求职

  在采访中,许多学生表示,如果是因为岗位本身需求,或是自己能力水平不够,被“拒之门外”可以理解。“但如果连竞争的机会都不给我们,就因为是女生或非名校就直接淘汰,就有些让人想不通了。”天津师范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刘静对北方网记者说。在此之前,刘静曾先后应聘了三家不同公司的销售工作,通通被拒,其中滨海新区一家公司的理由是“只招‘985’、‘211’学校”、“河西区的一家干脆连简历都没收,理由:只招男性。”

  相关链接:

  大学生就业歧视痼疾在哪儿?

  “就业歧视”顽疾何在

  “就目前招聘市场来看,就业歧视主要有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年龄歧视、社会经验歧视、形象歧视等等。”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服务部部长刘凤景介绍说,“甚至有的企业男女同工不同酬,有的企业招聘还要看家庭出身,看星座、看血型。”

  就业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郭先生向记者透露,所谓“就业歧视”的产生,其实是企业无限抬高就业门槛的结果,“当然有时是出于岗位本身的需求,更多的原因在于现在竞争太激烈,比如说我这个岗位要招十个人,但有一百个人来报名,所以抬高条件择优录取。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招聘的标准被一再地过高设置。”

  郭先生认为,产生“就业歧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企业出于自身的考虑,不愿意承担一些责任或风险,“像常见的‘要男不要女’,理由给的冠冕堂皇,说到底,不过是担心女性结婚生子耽误工作;像有的企业要求毕业生有工作经验,潜台词是希望员工立即能上手工作,降低或消除培训的成本;有的非本市户口不要,怕留不住人;还有的要求年龄,担心年龄大了发展空间小,职业周期短。”

  相关链接:

  大学生就业歧视痼疾在哪儿?

  向“歧视”说不 需多方合力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表示,“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在就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歧视现象,必须加以纠正。而促进就业公平、反对就业歧视需各方面共同参与。”

  “解决就业歧视必须多管齐下。”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服务部部长刘凤景说,“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包括毕业生自身各方共同努力。”

  大学生在招聘会上求职

  刘凤景表示,“从政府的角度讲,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招聘政策和制度,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对招聘过程中的歧视现象严厉打击;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做好预警;对企业来说,应自律,理性用工,多方合作共同维护公平就业环境。”

  对于“求职路”上的高校毕业生,刘凤景建议说,“学生应首先了解目前就业环境和形式,把握好就业途径,另外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积累,更要注重软实力的培养,包括沟通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要确定自己合理的职业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要加强学习政策法规,增强维权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闻短评:“就业歧视”,求职者不能承受之重。当素质和能力不是企业招聘员工的先决条件,出身、性别甚至星座、血型反倒成了企业用工的盘算标准,这不是企业的时尚,而是对人才价值观的畸形理解。在“史上更难就业季”面前,越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越凸显公平的重要。消除“一切”就业歧视并不是一纸空文,需一套强有力并行之有效的措施长效实施,并切实由政府加强监管,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才是根治“就业”歧视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