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台媒:逾70万人岛外就业是台湾经济一大隐忧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期:2017-03-27 浏览

  台湾十多年来经济成长日益疲弱,民间消费日益低迷,投资率更是屡创新低,这些现象皆与岛外就业互为因果,不容忽视。岛外就业固然改善了民众的就业问题,但也呈现了岛内的经济困局,岛外就业人口的升高可谓台湾今日经济发展的一大隐忧。

  文章摘编如下:

  台“行政院主计总处”于日前发布台湾岛外就业人数,这份数据显示目前台湾赴岛外工作人数有72.4万人,岛外就业人数持续成长,只可惜这份数据只追溯到2009年,因此看不出岛外就业对台湾劳动市场影响的全貌。

  岛外就业最早引起注意在2005年,这一年从家庭面的调查显示台湾就业人数首次升逾1000万,劳动市场颇为热络,但厂商面所查得的受雇人数却依旧冷清,两者一热一冷,相当不合理。

  按理说,家庭面与厂商面的统计是人力供需的两面,一方雇用热络,另一方才有工作可做,两面的数据应该一致才是,但是2000~2005年的统计却出现此一矛盾。这6年家庭面统计的受雇人数增加近60万人,而厂商面的受雇人数仅微增1万人,历年任何时期从未出现如此大的差距,而造成此一差距只有两种可能,其一,台当局统计调查出了问题,两份数据必有一份估错了,其二,岛外就业人数在这6年快速成长。

  很多人会问:这两份统计的矛盾干岛外就业底事?概而言之,依家庭面调查,不论你到天涯海角工作,都计入就业人口,但厂商面调查只统计岛内的上班人口。在岛外就业不多的1990年代,这两项统计如响斯应,亦步亦趋,一旦岛外就业升高,这个亦步亦趋的均衡便会被打破,2000~2005年两项数据的矛盾,其反映的就是这个现象。

  虽然从这两面矛盾的数据透露出岛外就业出现巨变,但到底岛外就业人口有多少?并无法依据现有资料估计,台“主计总处”于2005年立即展开研究,历经12年才于日前公布了2015年民众赴岛外工作者为72.4万人,其中以赴大陆工作占58%、赴东南亚15.4%、赴美国12.7%居前三名。

  可惜的是,这份统计公布后并未引起各方关注,各家报纸也仅轻描淡写,殊不知岛外就业人数升高正说明了近年岛内就业机会流失日趋严重,也说明了近年我们失业率的改善,有极大比例是来自岛外就业的贡献,而岛外就业的增加虽让失业率好看一些,然而逾70万有消费能力的人长年久居岛外,岛内民间消费岂有不弱之理?其对总体经济的影响极其可观。对于这份岛外就业统计及对岛内经济的影响,我们有以下四点看法及建议:

  第一、十年之间岛外就业比重倍增:台“主计总处”这份统计虽仅回溯至2009年,难以看出岛外就业长期变化,然而依据2005年该处概估的岛外就业为34万人,与本次公布的2015年72万人相比,成长速度极为惊人。十年之间岛外就业占台湾总就业比率已由3.4%倍增至6.5%,这个变化虽是全球化使然,但何尝不是主政者过度泛政治化的结果,试想若非“立法院”扰攘不休,“朝野”争议不断,让投资者望之却步,台湾何至于斯,若此一争议不停的话,岛外就业占台湾就业人口比重升至一成、两成之日恐亦不会太远。

  第二、岛外就业统计应往前回溯:台“主计总处”自2005年开始研究试算岛外就业,历经12年才公布这项统计,然而所公布的数据竟然只回溯到2009年,而略过了岛外就业巨变的2000~2005年。此一作法使得这份统计的价值大减,民众无从知悉在那个关键年代岛外就业的变化。以漫长的12年进行统计,居然缺少这个关键年代的资料,令人费解,也属不该,主其事者应秉持统计中立性,让资料至少回溯至2000年。

  第三、岛外就业统计宜发行年报:岛外就业统计历经12年的研究必定有许多成果,如今仅发布新闻稿两页未免可惜,宜仿照各类项目调查统计,每年发行统计年报以呈现更多岛外就业资料,如此既有益于学术研究,也可供台当局日后施政参考。

  第四、以常住人口取代户籍人口估失业率:岛内迄今就业调查仍是建立在户籍人口的基础上,而据此所估得的就业人数自然就涵盖岛外就业,如此所估得的失业率、就业人数难免会与岛内景气扞格。若以常住人口为估算基础,则可还原就业真相。本次岛外就业统计的公布已踏出重要的一步,台“主计总处”应利用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链接岛外就业等大数据,以掌握常住人口的变化,如此所估得的失业率才更有意义。

  我们认为台“主计总处”公布这份岛外就业统计,让我们终于了解岛外就业情势,这是台当局统计的一大进步,值得肯定,但如前所言,这份统计历经12年,必定有许多成果,宜往前追溯并发行统计年报以让台湾岛外就业资料更为完整。台湾十多年来经济成长日益疲弱,民间消费日益低迷,投资率更是屡创新低,这些现象皆与岛外就业互为因果,不容忽视。岛外就业固然改善了民众的就业问题,但也呈现了岛内的经济困局,岛外就业人口的升高可谓台湾今日经济发展的一大隐忧,主政者宜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