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上海主要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
可以用一系列“专项计划”来概括:青年见习计划、扶持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启航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并重,创业带动就业与培训促进就业并举,为促进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确保了上海青年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
进入2017年,上海针对在校学生、失业青年、在职青年的不同特点,分类施策,着力打造政策服务支持链。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年间,上海长期登记失业青年人数减少了39.9%。
以见习促进就业
“上海是全国最早针对青年劳动者这一群体出台相应就业政策的城市。”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处长李鹰介绍,以往,与各地类似,上海就业促进工作的重心也是帮助大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4050”工程,随着时代发展,上海开始在实践中对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服务体系不断进行探索完善。
“青年就业,和原来的 4050 区别很大。他们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就业也没有那么难,更突出的是要找到心仪的工作。就像谈恋爱,以前招工像先结婚再谈,现在企业招工也要先恋爱再结婚,见习就是基于这一理念推出的促进青年就业的有效举措。”李鹰说。
为此,上海推进实施青年职业见习计划,让缺乏工作经验的失业青年到实际岗位锻炼一段时间,提升青年的岗位实践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这是一项“三赢”的计划:企业有了人才储备,青年解决了自己最为薄弱的动手能力问题,政府也缓解了青年就业工作的矛盾……
“促进就业是政府的职责,而解决青年的就业问题,通过多次调研分析,最重要的一个是观念问题,另一个就是能力问题。”李鹰概括。
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加入青年职业见习计划的企业,大部分是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的信息产业、金融、汽车、航运等企业,岗位也是经过挑选、适应青年人职业发展定位、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通用性的岗位等。
此外,上海还探索设立一批职业训练营,为青年大学生搭建融合课堂培训、实地模拟和岗位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并于2014年出台了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和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岗位需求量大的小微企业就业,或通过形式更为丰富的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如何做到以创业带动就业?上海的优势在于服务,关键也在于服务。“我们鼓励青年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理性创业。”李鹰表示,对于政府来讲,最重要的是构建好覆盖不同创业群体、创业不同阶段的完整创业服务体系,从创业启蒙、企业初创到企业发展,都能得到政府的服务,“建立一套制度,告诉你在不同的阶段能得到怎样的支持和帮助。”
2009年以来,上海连续实施了3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鼓励支持青年创新创业。针对融资难的问题,上海出台了创业担保贷款和利息补贴政策,为缺乏资金、融资困难的青年提供贷款支持。针对成本高的问题,出台了青年大学生初创期社会保险费补贴、创业场地房租补贴和个体经营税收优惠等政策。“这都是青年大学生创业之初的突出硬件问题,因为没有积累。”李鹰说。
软件问题也没有放松。针对能力弱的问题,上海探索构建了“能力测评+创业培训+创业见习”相结合的创业者能力提升体系。而针对载体少的问题,通过积极建设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逐步将社会上功能完善的各类创业孵化基地纳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体系,先后共认定了89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会同教育部门在上海28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站。
创业导师指点迷津
以创业导师为例。早在2000年,上海就在全国首创了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等600多位专家组成,10多年来累计提供咨询指导40余万人次。王根泉便是其中之一。他当了几十年的公务员,对经济和工商了解颇深。退休后又参与管理过数家企业,曾两度创业,有成功也有失败。所有的经历都成了宝贵的经验。多年来,王根泉一直骑着他的自行车四处跑,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为创业者指点迷津。
数据显示,上海此前结束的两轮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第一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三年帮助成功创业3.9万人,带动就业31.7万人;第二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三年帮助成功创业3.2万人,带动就业29.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