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百万毕业生北上广情结松动 新一线城市上演争夺战
作者:admin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日期:2017-07-04 浏览

  时间刚刚进入7月,还有一部分大四学子正在跟校园依依惜别,而2017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季已经步入尾声。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多达795万人,比去年增加30万。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海归学子也加入求职的大军。海外一所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小孟告诉记者,昨天她最终决定放弃北京一家大型企业的邀约,在成都一家文创公司办理了入职手续。她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毕业大礼包的优惠这么多,感觉人才都不够用了。”

  小孟正是即将投入“蓉漂”生涯的优秀人才之一。7月2日,成都提出,将实施“蓉漂”计划,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对外地来成都应聘的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

  根据此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毕业生总数预计达到795万,增量与增幅均超往年。

  与人数再创新高相对应的,是日趋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以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多个城市纷纷拿出“毕业大礼包”。

  6月24日,武汉发布系列大学生留汉优惠政策;6月29日,长沙出台“人才新政22条”;7月2日,成都表示将实施“蓉漂”计划;早前,西安提出引进高层次人才“5531”计划、“城市合伙人”计划

  人力就是生产力,年轻人代表着城市的生命力。不难看出,在冲刺“新一线”的激烈竞争中,这些崛起中的城市都不愿落于人后。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青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抓好“人才”这个抓手。他特别提到,成都最新的“大学生凭毕业证落户”是非常好的举措,让人印象深刻,“北京、上海因为本身的承载力问题,对大学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比较严格,成都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错位竞争。”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国家战略创新与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吕本富则表示,武汉、成都等城市的人才新政,反映出这些地方近年来创新创业的活跃和经济的活力,但同时,“户口、住房、补贴只是第一步,把人吸引过来之后如何留人更为重要。”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下一轮的留人竞争将更为激烈。

  ●解决户口保障住房多地加码人才“引力”

  又是一年毕业季,近800万毕业生将去向何方?记者注意到,和往年的情况有所不同,“95后”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尤其是以武汉、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接连推出新政,纷纷加码人才“引力”。

  例如武汉市近日提出,5年让20万大学生住进人才公寓,同时,以奖励形式发放“人才住房券”,可冲抵购、租房款。此外,还将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毕业3年内普通高校大学生,凭毕业证、创业就业证明即可落户。

  据《长江日报》报道,昨日上午,武汉第一批大学生人才公寓、创业工位和见习岗位已正式推出。

  成都则在2日举行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将改革人才落户制度,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同时,将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对来成都应聘的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对急需紧缺优秀人才,则提供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保障。成都期望通过这些举措,让广大“蓉漂”扎根成都、融入成都,“住得上房、安得了家”。

  在阮青松的印象中,凭毕业证落户最早深圳做过,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他认为成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同北京、上海等城市)错位竞争,大力发展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增强作为西部经济中心的功能。这些都是要有人才来匹配的。”

  的确,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户口逐渐收紧,为其他城市“抢人才”带来了一个突破口。

  “这一点确实是很大的优势,终于不用在找工作时把对方能不能解决户口放在第一位了。”得知成都放宽落户条件后,湘妹子王思颖又松了一口,她刚结束在香港的学业回到内地,准备加入“蓉漂”的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日前发布的“人才新政22条”也大大降低了落户门槛。

  “只要你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凭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即可办理落户手续”。按计划,未来5年,长沙将投入百亿资金,留住大学生、吸纳创新者、引进“海归派”、培养“土专家”,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

  而在今年5月,西安公布了23条人才引进的新措施,未来5年预计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左右

  人才,已然成为各地政府的“掌上明珠”。阮青松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在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但人才往往成为最大的劣势,抓住人才就是“抓到了要点和痛点”。

  ●产业崛起带来机遇如何“留人”是关键

  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应届毕业生签约新一线城市的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基本持平,而希望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明显高于一线城市的29.9%。

  有分析认为,近两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一线城市情结”明显松动,越来越多的人将新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

  这种变化离不开新一线城市自身的变化。在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中,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等城市发展迅速,整体经济实力、就业机会、生活环境等都有了明显提升,“吸金”“聚才”的能力也随之大大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大校长李言荣公开表示,以前,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流向了珠三角、长三角,留在成都的比例仅有10%左右,但现在,有42%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成都。

  “这和成都这两年的产业结构、宜居环境、城市定位以及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视密不可分。”李言荣向记者表示,当成都的产业迈上新台阶,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就将更为迫切,随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科技人才流动出现了明显变化。

  无疑,有了人才,产业才能发展;有了产业,才能吸引人才,才有让人才留下的根基。世界各国的实践已经证明,经济社会越发展,以人才为集中代表的人力资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越重要。城市的发展亦然。

  事实上,近年来新一线城市竞争激烈,从经济增速到产业发展,从落地项目到生活环境,皆有排名,备受关注。而今年以来,“人才”成为争夺的核心焦点。应该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时代,“人之贵”愈发凸显。

  在吕本富看来,从“争项目”到“争人才”,是一种必然。“这些城市前几年的创新创业做得都不错,创新创业企业现在进入爆发阶段,正是大量需要人才的时候。”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些企业的资本和土地问题不需要地方政府操心,“有风投,占地面积也不大,但是没有人就没法发展了。”他认为,大学生的素质、冲劲,更能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

  但在另一方面,他认为,优厚的物质条件只是把人才吸引过来的第一步,“把人才留下,才是第二步的竞争。”

  在吕本富看来,留住人才,既和企业本身有关,也和城市的氛围有关。“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没有北京户口也要留下来?软性的氛围,是需要考虑的。”

  对于国内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一位正在丹麦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的博士坦言,“高端人才还是会更关注工作机会、事业前景,如果这方面能和一线城市一样,当然会选择像成都这样更宜居、生活压力更小的城市。”

  融不进海外的生活“蓉漂计划”让回国学子很暖心

  “文化差异太大了!更不要说融进他们的生活了”每次一提起在英国求学的时光,小刘似乎总有吐不完的槽。

  正如大部分热衷于到国外镀金的学子一样,小刘在本科生期间就争取到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的交流项目,研究生期间又去了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

  “国外的月亮不见得比国内圆,北上广深的月亮也不比成都的大。”在谈到毕业后的择业问题时,小刘的感慨颇多。

  提及刚毕业找工作,小刘回忆:“一个新加坡的产品经理职位,在网上公示了好些天没人要,结果我刚打好申请表,就被本国人优先抢走了。”原来,在新加坡有就业保护政策,某些职位会首先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在国外找工作受挫以后,小刘开始转战北上广。“北上广的房价太高了,落户又困难。你一没房子,二没户口,在这座城市就生不了根!”小刘感慨地说,“成都对留学生落户的政策就好多了,我当时在北京参加一个留学生CLUB,一个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朋友告诉我,成都对于留学生落户的态度很宽松,手续也简单。”

  小刘表示前几天还听说成都要推行“蓉漂计划”,将推行“先落户后就业”。“这确实让人感觉很暖心,下一步我准备到成都找工作。”

  名校硕士放弃留港:成都能帮我实现更大价值

  眼下,香港街头的凤凰花开得如火如荼,于2013年赴港攻读金融专业本科学位的王思颖也迎来了和港岛说再见的时刻。

  “我在这里待了4年,说没有感情是假的。”无论是车水马龙的中环街头、灯火辉煌的太平山顶还是海风轻拂的维多利亚港,都让王思颖对香港的留恋多了几分。

  实际上,王思颖不是没有机会留在香港。不仅如此,名校文凭与丰富的实践经历还让她收获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多家金融机构伸出的橄榄枝。

  当问及王思颖为何主动放弃了在香港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的机会时,王思颖表示,“我本身是湖南人,早几年到成都旅游时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活力。后来到香港读书,我感觉生活在这里更像一个按规律运转的齿轮,而非一个可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

  偶然有一次,在同学的手机里,王思颖看到了成都某商场顶楼的熊猫雕像照片。“原来,成都给我的印象也许就像熊猫一样可爱又慵懒,但现在,我感受更多的是成都的向上。”我心想,在成都这样一座‘含苞待放’的城市,也许我能实现自身的更大价值,所以我准备到成都就业。“

  当得知成都最新推行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的制度,王思颖说,“这一点是北上广无法比拟的优势,终于不用在找工作时把对方能不能解决户口放在第一位了。”

  “北漂”一年难落户:成都的人才政策让我有安全感

  兰州求学四年,今年6月刚毕业。大四期间,在北京辗转漂泊了一年最终落定。近期,在看到成都的人才新政后,肖明产生了“蓉漂”想法。

  一直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的薪资、机遇、环境等都是吸引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因素。肖明也不例外,“好的职业平台是我就业的第一追求,这能开拓我的眼界,很显然大城市的工作更可能达到这些要求。”

  大四期间,肖明抓住学校的实习机会来到北京开始了求职之路。和大多数“北漂”一样,北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1800元一个月的卧室只有6平方米,真的只能用来睡觉。”

  正如当初到北京是因为好的职业平台,肖明觉得有更好发展机会的城市才是自己的目标。而这两日同学朋友圈展示的成都引才政策,让肖明萌生了“蓉漂”的想法。

  “成都的人才落户计划很吸引人,各项产业计划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冲劲。”肖明告诉记者。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在成都可凭毕业证落户,而想要一个北京户口,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目前虽然已经签下工作,但肖明的“蓉漂”想法仍然强烈,“某一天我要带着经验和知识,来到成都重新开始。”他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名字为化名,实习生谢孟欢对本文亦有贡献)

  4年学成英国博士:拟投身成都研究纳米材料

  相成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博士。目前他已经在英国学习生活了将近4年,计划今年底毕业回国。

  对于回国后具体去向,他目前尚未明确,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会回到家乡哈尔滨,因为在他看来回国考虑去向的首要因素是城市的发展活力,“东北的城市恰恰就缺乏这种活力。”

  谈到回国后的打算,他希望能够继续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他所研究的领域是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兴材料,因此未来工作的城市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和发展,是他考虑去向的一个重点。

  “成都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对于成都,相成的第一印象是美食,除此之外,很多国家级重大科研工程落户成都的消息,也都让他颇为关注。

  临近归国,相成也在综合对比一些国内重点城市的发展潜力。在他看来,成都是一个值得定居的城市。“对比北上广,成都的房价能够为今后生活减轻不小的负担。”

  此次得知成都的“蓉漂”计划,相成表示很感兴趣。他认为一个城市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吸引政策,能够体现出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