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大学生就业实力仍是硬道理
作者:admin 来源:劳动报 日期:2017-10-31 浏览

  近日,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发布。报告抽样调查了上万名正在求职或找到工作不久(两年之内)的应往届大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哪些人就业顺利,那些困难的原因有哪些?他们应当怎样实现就业?未来他们面临着哪些新难题?

  五大专业最易就业

  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显示:超过35%的大学生求职非常顺利,平均求职时间仅2个月。

  报告显示:两大重要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人群求职过程的顺利与否,分别是个人所学专业、个人性格与自信。

  在所学专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前五位为: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电气与自动化类、中国语言文学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就业较为困难的专业前五则分别为:历史学、经济学、土木工程、美术学以及工商管理。

  报告发布方分析,就业难问题突出的专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选择该专业学生众多,市场上对该专业的岗位需求仍然处于供大于求,比如处于最难就业专业排行榜的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这两个专业就是如此;二是该专业毕业生绝对数目虽然少,但专业就业面比较窄,需跨专业求职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历史学等无疑就是这类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还特意安排参与调研的求职者们对自身的颜值/气质/身材进行自行评分,其中选择自主创业者人群给自己打出了最高分,而就业相对比较困难的人群对自身的外貌评分最低。网易云课堂数据分析师认为,就业难人群对自身外貌的低评分或许是基于事实,也或许是被调查者不自信或者更为内向的表现。

  求职期2-3个月为最佳

  求职过程中,有没有最佳的时间窗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给出了答案:从秋招季开始的2-3个月为最佳时期。

  报告发布方指出,求职人群的求职难易程度与求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求职顺利的人群平均求职时间仅为2个月,其中,有64%仅不到一个月。而就业难人群中,平均求职时间约5个月,其中7%的人一年以上都没有找到工作。

  在求职期间投递简历的数量方面,55%的学生投递简历数量在10-30份之间,23%的学生投递了30-50份简历才找到工作;在面试次数上,47%的应届生求职期间共参加了5-10次面试,24%的学生参加的面试次数在10次以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求职相对顺利的人群的平均(心理)薪资为5943元,求职难人群的平均(心理)薪资为4915元,反而低于求职顺利的人群。

  报告方指出,这与大多数用人单位的校招集中在这个时间段有着很大的关系,秋招期间,是高校宣讲会和招聘会的高峰期,而春招,相对秋招来说较少,有时只有秋招的三分之一。建议大学生尽力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多做一些尝试。

  保持健康的心态最关键

  如何才能在就业窗口期牢牢把握住机会,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给出建议。

  这次调查报告发现,就业是否顺利着重取决于求职过程中的前后两个环节———简历环节、面试环节,反映“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的占到了41.5%,表示“面试总发挥不好”的占到了34.1%,而“笔试之后就没有下文了”的只占到了8.5%。报告发布方之一前程无忧分析师表示,相对于笔试考察的硬知识和技能而言,制作简历和面试发挥更加注重的是求职者的准备细心程度与心理,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与准备予以改善。

  此外,据报告显示,顺利求职的人群中,仅有少部分人是通过打游戏、看电影、玩乐等方式度过大学生活,相反,他们当中45%人表示在校期间已是学习成绩优异,或是拥有丰富的社团生活与实践经历。另外,在校期间参加过实习也成为顺利求职的助力加分项。在就业难人群中,有32%的人群没有任何实习经验,并且有约57%的人群表示在校期间出现挂科的现象,其中有约10%的人属于经常挂科。而在求职顺利人群中,有超过八成的求职者有过实习经历,并且有3段以上的实习经历的人超过15%。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获得的工作机会明显高于无实习经历的。

  对于就业难人群,保持健康的心态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先就业再择业”不失为一个实现的策略。此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求职难人群首份工作和专业对口的比例更低,近一半求职难人群选择了先就业,之后选择继续学习技能,实现职业转型或者再寻找新的工作,重回本专业。数据显示,在就业难人群中,“第一份工作与求职者在校所学专业对口/相关”的只占到了53%,而求职顺利人群中这个比例占到了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