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薪酬福利 > 内容

大学生就业莫为薪酬“遮望眼”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8-01-05 浏览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新一线城市本科以上学历职场人士普遍期望万元以上薪酬,近半求职者期望薪资达15000元/月。不少已工作网友调侃自己“拖后腿”“被平均”。那么,本科毕业生月薪多少比较合理?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对于求职者期望的15000元/月,成都应届毕业生均表示不现实。

  作为求职者而言,有理想是好事,至少证明自己有矢志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但理想归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终究是有距离的。从发展角度看,求职者提出自己预期的薪酬要求,既是一种理想诉求,也是一种权利主张,无可厚非。但期望的薪酬更多体现在理念层面,并不具有现实意义。如果想获得期望的薪酬,求职者首先要看自身是否具备与之相符的能力,这个能力不光是个人的学历光环,工作经验、专业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同样不可或缺。

  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个人的能力与获取的薪酬相匹配,决定权既取决于就业环境的好坏,也取决于招聘方实力的大小,更取决于求职者自身素质的高下。薪酬的高低取决于个人能力贡献的大小,这是一种正相关。尤其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形下,对于报告“近半求职者期望薪资达15000元/月”这样的薪资确实较高。其实,别说职场新人,哪怕是在职场历练多年的人,拿到每月15000元的薪酬也绝非易事。

  就业期望值的合理定位,直接关系到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如何在就业过程中将自身需求与市场对接,在预期与实际的差距中磨合,寻求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方是大学毕业生能否达成就业期望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从学生入学时就树立为学生全程服务的思想,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建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就业指导体系,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分类指导,提升学生对市场、对自身的认知度,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可以说,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价值,就是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及外部就业环境的变化,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未来,而不是在多元化选择中迷失自我。

  作为就业的主体,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更应追求“志”与“才”有机统一,找准定位,平衡心态,积极主动就业。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时,千万不要期望太高,不妨将工作视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尽量遵从个人兴趣、特长、志向,关注在职场中能学到什么,发展空间如何,而不仅仅是薪酬的高低。更何况,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社会流动加速,就业趋向日趋多元多样,就业“从一而终”让位于“变动不居”。不管薪酬期望能否得到满足,工作岗位能否得到认可,都不妨放下身段,先干起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