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京举行
作者:admin 来源:科学网 日期:2018-10-17 浏览

  “在经济方面贫穷往往是个障碍,但近年来富裕也会成为障碍,钞票太多的结果是思想太少。”今天,在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科院院士怀进鹏直言,在这样的逆境中研究和创新有所进步,但科学精神却陷入危机。

  在怀进鹏看来,如果科学精神的缺失继续持续下去,那么,“大科学可能毁掉伟大科学,刊物激增可能扼杀思想,宝贵的思想反而被洪水淹没。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做真正的学问,守护科学创新的精神。”

  演讲台上,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92岁高龄的中船重工719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手里举起的这把算盘,大概最能代表老一代科学家眼中的科学精神。

  可想而知,建造核潜艇的计算量是非常巨大的。“成千上万个数据,我们就是用算盘和计算器一个个算出来,然后加以集成,不断调整。”黄旭华回忆,当时的中国不仅国内经济基础薄弱,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我们两手空空,没有任何试验手段,甚至连办公的地方都是临时的”。

  然而,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核潜艇研制成功。“从1958年开始一直到今天,我没有离开过核潜艇研制战线。”黄旭华说他要将这把算盘捐赠给展览室保存。

  “所有成功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实际上,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就必须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时间和心力。”西湖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说。

  施一公认为,科学的本质就是求真,科研的目标是不断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推动技术进步。谈及科学精神,他说,科学研究中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不断改进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走上科研的道路,每个人的动力都不同,有人可能是完全基于兴趣,有人可能是想出人头地、追求名利,甚至有人把科研当成一个谋生手段。所以,大家没必要盲目崇拜所谓的学术权威,没必要崇拜教授专家。”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应坚守科学精神。怀进鹏说,科学精神不仅仅属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更多的应该成为社会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一种生活习惯,更是做科学研究的人所要秉持和坚持的。

  “有一种追求叫作开拓创新,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导向,更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鲜明标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说,应该让中国科学家的精神逐渐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和奋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