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芝加哥商业杂志》报道,今年春季,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推出了一项新的员工激励方案,3天后就宣告“流产”。这个短命的激励方案欲以“抽奖”代替原有的季度奖:过去,每个员工只要季度考核达标就能获得奖金。新方案推出后,考核合格的员工将参加抽奖,中奖的幸运儿将获得包括旅游套餐、豪车、钢琴在内的奖励,甚至10万美元现金。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称,目前航油价格上涨,航班服务却有增无减,这让航空公司颇有些吃不消。为了提高效率,美联航制订了新的激励方案。奖品虽然丰厚,但9万名员工并不买账。他们纷纷在内部论坛上“吐槽”这个新方案,批评它“又脑残又伤人”,因为它将那些努力工作却不够走运的人排除在外。
“我开着奔驰来公司上班,周围是同样兢兢业业却一无所获的同事羡慕嫉妒恨的眼神,那画面简直太美了。”一名空乘人员发帖称,“到底是谁想出这个馊主意的?我猜他们是想把中奖的机会留给自己。”一名机长表示,与其参加公司抽奖,不如去7-11便利店买彩票。他建议公司管理层“重新斟酌这个打击士气的方案”。
面对大规模的抵触情绪,美联航不得不紧急叫停了这个计划。发言人麦迪·金告诉CNBC,他们将重新制订激励方案,让员工继续为美联航这个“伟大的公司”效力。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激励员工,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并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呢?
人们为什么工作
人们为什么工作?这是管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回答是:“人们不得不工作。”美国《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指出,虽然工作占据了人生中大部分清醒的时间,但很多人并不认为它是件有意义的事。他们觉得工作只是一种手段,因此每天都盼着下班,好让他们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陪家人、玩游戏、看电视等。如果这个回答成立,那么,企业管理者能做的,只有依靠打卡机、监控器等强制措施来约束员工,并杜绝任何可以让员工偷懒的机会。
另一个常见的回答是:“工作是为了挣钱。”如果这个答案成立,那么,管理者只能通过金钱来激励员工。但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实际上,我们身边从来不缺“工作狂”,他们承担的工作远远超出了职责范围;也见过满腔热情的志愿者,他们往往比领取薪水的员工更积极;还有那些“年薪制”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常年以公司为家。不难看出,“被迫工作”和“为钱工作”并非人们工作的唯一动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系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写过一本管理学著作《经营中的人性》。他提出,传统观念认为,普通人对工作抱有本能的排斥,一有机会就会逃避;喜欢被人牵着走,缺乏雄心壮志,把稳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很多管理者相信,只有采取高压手段和惩罚措施才能让员工走上正轨。
麦格雷戈教授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理论。他认为,在工作中付出体力和脑力劳动,和玩耍或休息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控制和惩罚并非企业实现目标的唯一手段,如果对工作有高度责任感,人们会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正确的环境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福布斯》杂志指出,现代管理学已不再停留于引导和约束“偷懒”的员工,而是创造条件,让员工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事实上,让员工在追求共同事业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远比强迫他们遵守公司规定、实现他们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企业目标更有效。
使命感比金钱和惩罚更有效
“我们的研究发现,只有在有意义的工作中取得成就,人们才会感到职业生涯是充实的——换句话说,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在通过工作改变世界。”斯科特·凯勒和科林·普林斯在《超越表现:机构如何树立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企业应该向员工灌输使命感,让员工感到工作的意义所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对为学生筹集奖学金的一家电话集资中心的员工进行过调查。这份工作非常难做,因为大部分电话会遭遇冷落,愿意捐款的人寥寥无几。格兰特把员工分为三组,安排第一组员工与受赠学生面对面交谈,听他讲述如何依靠这笔钱完成学业;第二组员工只收到了学生的感谢信;第三组员工跟受赠学生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一个月后,第一组员工打出的电话是以往的两倍以上,筹得的捐款是过去的三倍;第二组和第三组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成绩没有任何变化。格兰特教授认为,与受助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
一份工作是否有意义真的重要吗?正如《哈佛商业评论》所言,当人们在工作中找到意义时,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当把一份工作视为己任时,人们会变得更执着、更积极、更投入,其表现也会更出色。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管理者认为钱是激发员工最大潜能的不二法宝。美国迪安食品公司如此描述机构使命: “本公司的宗旨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追求长期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这样平淡无奇的口号根本无法让人产生使命感。外在因素的激励作用始终有限,内在动力才能让人投入忘我境界,充分施展才华。相比之下,美国Patagonia服装公司的标语赋予了这份工作更崇高的意义:“以最小的污染为代价生产出最好的产品,通过商业手段启发环境解决方案,致力于解决环境危机。”
平凡的工作也有意义
某些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比如,没人会怀疑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或者能改变人们生活的科技行业是否有价值。然而,并非所有工作都能让人获得成就感,特别是对那些从事服务业或体力工作的人而言。但《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即便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人们也能发现价值,前提是,他们认为这份工作确实有贡献。
奇普·康利是一家连锁精品酒店的创始人。他的酒店里有一名来自越南的保洁员,名叫薇薇安,从他开办第一家店酒店起就一直在他手下工作。康利告诉《哈佛商业评论》,薇薇安每天的职责是换床单、叠被子、打扫厕所等,在别人看来,这份工作繁重又无趣,但她能从与同事和酒店房客的情感交流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在她看来,能为那些和她一样离家在外的孤独旅人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哈佛商业评论》还举了一个例子。特蕾莎是某家医院的抽血师,每天全部的工作是给病人抽血,把一支又一支装有血液的试管贴上标签,分门别类摆放好。对于这个高度重复的工作,她从来没有过抱怨,总是笑脸迎人。当病人问她为什么能保持好心情时,她说,绝大多数疾病都是通过血液检测初步筛查出来的,那一支支空试管意味着一个个帮助别人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为了使命而工作固然能让人感到成就和满足,有时也会令人筋疲力尽,特别是那些挑战很大的工作,比如减少贫困人口、控制环境污染等。《福布斯》认为,人们需要了解自己,在使命和个人能力之间找到平衡。履行使命的方式很多,并不需要一个人单枪匹马挑起全部担子,你可以侧重于问题的某个方面,为之而奋斗。
总体来说,除了金钱和惩罚,一份富有意义的工作本身就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手段。《哈佛商业评论》引用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话说:“人生最好的奖励,就是让我们有机会为值得奋斗的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