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口,坐在古樟树下,81岁的村民宣孝芳说,半个世纪前一些村民住的是土坯茅草房,现在家家户户建起了小洋房,这个村子成了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和首批“3A级景区村”。
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中央政法委近日组织中央主要媒体记者新时代枫桥经验集中采访活动,来到了枫源村。
“‘枫桥经验’是我们的传家宝,也是人民群众智慧的创造。”枫源村村主任骆根土介绍,该村2006年由大竺、大悟和泰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595户1766人,2006年以来一直保持“零信访”。
走进枫桥镇的枫桥经验陈列室,讲解员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了枫桥经验的诞生、发展和升华。其中,枫源村就是发源地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初,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1963年,毛泽东同志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
在枫源村当了30多年村干部的骆根土说,该村一度“靠山吃山”,村里兴起开矿风潮,村民们开采高岭土卖到硫酸厂,制作成硫酸坛等耐腐蚀性液体专用器皿。村矿产业集体经济收入年利润100万元以上,村民的腰包也开始鼓起来了。
不过,矿产开发最大的弊病是对山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村里一到下雨天,水土流失,道路泥泞,百姓出入难行;晴天则是漫天粉尘,窗户成天紧闭,家住路边的群众更是连衣服都不敢晒在外面。
这是村民发展经济以后想要的生存环境吗?不。进入2005年以后,枫源村局部压缩高岭土矿业,逐步停止开采,“保山护山”。
2008年,村里积极响应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关停全部矿山,有计划地实施矿山复绿工作。近10年间,累计复绿矿山400多亩,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00多万元。2017年开始,村里进入“金山银山”发展阶段。骆根土透露,该村因势利导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8000万元投资发展乡村旅游。
“枫桥经验”简而概括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其实质是发挥政治优势,相信依靠群众,加强基层基础,就地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因素,实现和谐平安。
骆根土介绍,当前枫源村建有乡贤参事会、红枫义警协会、乡风文明理事会、志愿服务队、邻里纠纷调解会,以及枫桥经验宣讲队、红十字协会、文艺宣传队、老年协会、“枫桥大妈”、退伍军人服务社等社会组织,为全村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大量有效的“草根办法”。
以前村民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内心很苦闷,嘴上又不能说,后来村里通过乡风文明理事会到群众家中做工作,精简流程,压缩开支,实现移风易俗。村里治安一度靠人防巡查、布哨,现在主要出入口、重要公共场所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村干部24小时值班,最新的信息和工作直接沟通,马上落实交办。
枫源村还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3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每日巡查山塘水库、检查垃圾分类、走访重点人员,发现了不少村务管理中的漏洞死角,解决了许多群众切身关心的大小事。
在村级重大事项收集议题环节,坚持尊重群众的权利,把决策权让给群众,由群众来当家,当场公开表决结果,及时公布实施方案、进度和满意度测评情况,从源头预防矛盾。骆根土说,“15年来没有发生越级信访,69项村级工程实现‘零信访’。”
同时,村里还与浙江省人大代表、永大律师事务所俞岚律师签订顾问合同,建立“法润枫源”普法群,每天通过法律顾问线上普法,解答群众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各种矛盾问题。每月10日,法律顾问准时在村为民服务中心坐班服务窗口,面对面给村民提供法律服务。村级重大事项问题,都请法律顾问甄别把关。
邻近的枫桥镇下西湖村,有两兄妹为赡养老人的问题发生口角,哥哥动手打伤了妹夫。经退休民警杨光照调解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场握手言和。
“有难事,找老杨”,成为枫桥镇群众的口头禅。
枫桥镇派出所教导员吴嘉军介绍,老杨调解中心2008年建立以来,创造了依法疏导法、换位思考法、联动调解法等民间纠纷“调解七法”,先后共受理案件1700余起,调解成功率97.8%,调解满意率100%,杨光照也因此被司法部聘为“全国人民调解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