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一制度旨在通过育训结合、书证融通,真正培养出产业所需要的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改革的实施必然要求围绕技能素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评价模式。
职业教育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
以往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从评价内容看,侧重学校教育的内容,侧重普通教育的内容,在职业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相对薄弱。
从评价方式看,存在着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张皮”现象。社会化证书主要适用于职业领域,并没有考虑学校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两者不融通,难以在同一个培养方案中和教学过程中落地,增加了学生培训和考核的负担,也增加了学校组织工作的负担。
从评价主体看,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缺乏权威的有公信力的培训评价组织参与。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做了较大幅度减少,而社会上行业企业和培训组织开发的职业证书良莠不齐,存在口径宽窄不一,适应范围不广和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学校和学生在选择时无所适从。
从评价效果看,缺乏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评价机制。由于缺乏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制度支撑,导致教育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在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上没有形成合力。此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一个大的范畴概念,应该也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乃至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目前在职业教育的高层应用方面如何科学地进行人才评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还基本处于空白。
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的原则
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要建立起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建立的原则如下:
一是坚持学生中心。评价制度改革和建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制度设计、评价内容、培训考核、成果认定等方面都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方便学习,有利于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标准引领。在“1+X”制度下,对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评价与证明是学校教育的普遍性与不同行业企业职业要求的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是教育系统内部标准和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要改变以往以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人才质量评价之中,用标准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从源头上推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三是坚持书证融通。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依据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解决以往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两张皮”的问题。
四是坚持多方协同。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1+X”制度下的人才评价必然是多方协同的体系。这既包括组织开发国家职业标准的人社部门和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包括负责开发证书、培训考核学生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还包括实施教育主体的职业院校。这几方面必须协调配合,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在“1+X”试点阶段必然起着统筹协调的作用。
建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标准开发是前提。标准是工作的源头,也是检验质量的依据。首先,标准分层级。第一层是人社部负责组织开发的各类国家职业标准和教育部制定的以专业教学标准为核心的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两者要有机衔接和融通;第二层是依据第一层国家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以第二级为依据,按职业技能领域分类,对应企业典型岗位(群),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开发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其次,教育系统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人社系统开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有机衔接。“1+X”制度中已明确教育系统负责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三级,即初级、中级、高级,而人社部开发的职业资格等级分为五级,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这两方面对接好才能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各类职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有同等待遇”的要求。
再次,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高层应用如何开展人才评价。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必然会拓展到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1+X”制度也同样适合高层次职业教育,对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质量如何评价应该深入研究。例如,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使用什么专业目录,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本科院校来讲质量标准内涵是什么,这些对于一大批正在转型发展的本科院校而言,无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最后,处理好原有职业资格证书与新标准、新证书的关系。新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该是“X”的主体,这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和要求。同时,应该鼓励职业院校引入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其他社会化证书,作为“X”的组成部分,这体现政策了延续性,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应该注意,国家已明令取消的国家原职业资格证书不得再以“资格证”等形式在“1+X”制度中出现,防止乱培训、乱发证,保护学生的权益。
培育培训评价组织是保障。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对证书质量、证书声誉总负责,主要职责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并协助院校实施技能培训。目前,社会培训组织比较多,但有标准开发能力和评价能力的组织并不多,如何培育高水平的培训评价组织自然成为“1+X”制度的重要保障。由于这是新生事物,这项工作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有长期的规划,循序渐进的培育。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在已成熟的品牌中遴选一批,在成长的品牌中培育一批,在证书缺失的领域规划一批,起步阶段一定要控制数量,扶优、扶大、扶强。
事实上,任何一个培训评价组织的视野都有其局限性,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好既有资源。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利用行业企业和优质院校的专家资源,积极参与指导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标准开发、培训指导、质量评价等工作。
此外,职业院校也是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特别是在书证融通这一理念下,如何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开展培训,如何评价学生的质量,以及有哪些需求和开发建议等,都需要充分听取学校的意见。如果培训评价组织与职业院校各行其是,肯定是行不通的,两方面携手才能够使工作更加顺畅,也会减轻学生培训和考核的负担。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是关键。“1+X”制定的落脚点是考核评价,科学的考核评价是这一制度成功的关键,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组建专家队伍,制定工作细则,建立安全保密制度,开发建设题库等。
二是对培训评价组织和院校培训质量设立监测、评价机制。尤其应该发挥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促进培训评价工作科学规范,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三是考核的内容要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衔接,应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
四是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在强化对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前提下,要体现书证融通、尽量减轻学生的培训和考核负担,可以把相关专业课程的考核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一次考核书证同认。
五是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把学生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对学习和培训的成果进行认证、积累和转换。这不仅会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也可为下一步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奠定基础。
(作者:李志宏,系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