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陕西师范大学:推行大类招生 培养创新人才
作者:admin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9-06-20 浏览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同时学校也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据该校招办副主任孙凡介绍,今年学校除公费师范生外,继续推行本科专业按照大类招生。

  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占地面积2800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75年来,学校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牢记师范大学的责任与使命,秉承“西部红烛精神”,为国家培养了教育和其他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30万余名。

  53个专业合并为19个大类招生

  新增专业三个:世界史、法语和政治学与行政学

  面向全国计划招生4500余名

  孙凡介绍说,今年学校将53个专业方向整合为19个大类,计划招生4500余人。将行政管理、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社会学等4个专业归并为公共管理类招生;日语、俄语、法语3个专业归并为外国语言文学类(非英语)招生。除此之外,新增世界史、法语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三个招生专业,均以大类方式进行招生。“学生按照大类培养一年之后,进行专业分流,通过深入了解专业内涵,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有效减少了专业报考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据介绍,该校目前有15种招生类型:普通高考生(含艺术和体育类考生)、保送生、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运动训练单招、高水平运动队、非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国家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免试招收香港学生、澳门保送生以及港澳台联招和台湾免试生。

  今年,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考生的专项招生计划是否有变化?孙凡表示,为拓宽农村学生就读重点高校的升学渠道,学校今年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的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以及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农村学生的高校专项计划。陕西师范大学国家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招生400人。比往年多了10名,且尽量设置就业前景好、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招生专业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储备贡献力量。

  此外,学校在港澳台地区招生类型比较全面,今年学校将不断探索与港澳台地区沟通交流的新机制,积极开展招生宣传活动,提升学校在港澳台地区认可度和知名度,吸引优秀生源报考,为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人才。

  据悉,该校还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中享受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六所高校之一。该计划自实施以来,每年招收2000余名国家公费师范生,在提前批次报考。“如果提前批次未被录取,不影响第一批次投档,对于考生来说,相当于多了一次录取机会。”孙凡说,需要注意,报考公费师范生的同学,四年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并领取生活费补助;入学前须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6年;毕业时在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工作岗位内进行双向选择,或服从分配到中小学(幼儿园)任教;符合条件的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除招收公费师范生以外,报考中国语言文学类、数学类、生物科学类、教育学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和体育教育(师范)等六个专业(类)的考生将有机会进入师范方向学习。

  录取政策:按“分数优先”原则安排专业(除内蒙古自治区外),不设级差

  关于学校今年的录取规则,孙凡表示,对于符合该校录取标准的考生,将按照投档成绩排队顺序进行录退。除内蒙古自治区外,其他省份按照分数优先原则安排专业(类),各专业(类)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所报专业(类)志愿顺序安排录取专业(类)。未被所报志愿专业(类)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参考考生的相关科目成绩、特长及身体条件等综合考虑安排录取专业(类);不能满足所报志愿专业(类)且不服从专业(类)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投档成绩相同时,文化课成绩高者优先。在投档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均相同的情况下,顺序志愿投档批次将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排序确定,平行志愿投档批次按投档位次确定。

  另外,需要注意,学校今年部分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要求较往年有较大变化,请考生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章程和艺术类招生简章。

  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中国语言文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并向发展

  特色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据悉,建校75年来,该校已经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和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有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和动物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和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已进入前5‰;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生物学、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地理学等13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30%(其中8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20%)。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除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外,该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独具特色。“我校实行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和文理渗透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原则,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孙凡表示,原则上前两年主要按通识培养,学习通识课程与学科基础课程;后两年分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培养,学习专业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师范专业学生学习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学生学习一年以后进行一次性专业分流,具体分流办法以当年专业分流政策为准。

  为培养基础教育卓越教师与未来教育家,该校自2015年起,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10个“卓越教师班”,由教授担任项目主任、采用小班教学。同时探索建立“三方导师”协同培养制度,聘请优秀中学教师、中小学教研员与大学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强化对学生的理论实践协同指导。

  另外,为适应国家、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学校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和“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培养原则,以“组建实体培养班级、制定特色培养方案、推行导师负责制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特色培养举措、设立综合创新项目”为主要途径,以“坚持立德树人、关注个性发展、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引领实践探索”为核心切入点,实施“国家基地班—校级实验班—院级实验班”三级拔尖创新非师范人才培养计划,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设广阔平台,为优秀本科人才成长发展建立绿色通道。

  此外,学校从推免学生中择优选择30名适教乐教和具有从教潜质的学生组成“本-硕-博”一体化精英教师实验班,通过本科第八学期硕士先休课程学习、国内名校见习实习、国外名校游学、项目主任制、设置教师教育专项课题、配备“双导师”等举措,培养"四有"好老师、精英教师、优秀教育管理者和未来教育家。

  国际交流活跃,交流形式多样化

  建立健全多元资助体系

  陕西师范大学出国交流机会多吗?孙凡这样描述,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实现把学校办成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据介绍,该校与海外友好院校、机构开展了多种学生海外学习与交流项目,先后与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数据显示,2018年,学校开展各类长短期学生出国出境交流项目百余个,共派遣学生出国出境学习和交流547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践行“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多年来学校已形成了涵盖“奖、助、贷、补、勤、免、偿”七大资助项目的多元资助体系。

  孙凡介绍,学校实施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校内各类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生活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学生应急救助基金等多项资助政策;学校精心设计了多种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资助项目。如设立“微爱·远行”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国交流,拓展国际视野。设立高水平外语奖励基金助力学生外语学习,推动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设立勤助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2018年学校发放各类奖助共计6613.9602万元,资助学生64182人次。

  多措并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平台

  志愿填报:“知彼知己”理性报考

  此外,学校全力以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平台。每年组织春季、冬季大型招聘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会,年平均接待用人单位2400余家,累计提供各类需求岗位6万余个。据统计,参加各类校园招聘会的毕业生达4万多人次。每年有近六成的毕业生在校内各类招聘会上找到了满意的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孙凡表示,学校每年本科生就业率整体可以达到90%以上,有近一半的毕业生是公费师范生,通过在生源省提供的工作岗位里面进行双向选择,都能找到满意工作,就业率达100%;从就业地区层次看,公费师范生在省会和地市级城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就业比例达到70%,可以看出,国家公费师范生的就业层次比较高。

  据其介绍,除公费师范生外,其他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途径有三种:升学、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其中学校每年有35%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取的学校或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国外高水平大学。

  志愿填报是高校与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也是考生在人生关键阶段的一次重大决策。孙凡建议广大考生报考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明确个人的兴趣爱好,比如是否有明确的目标专业;二是了解自己的分数情况,分析自身模考成绩所处分数段情况;三是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学业和安身立命的职业结合起来;四是收集高校信息,一方面是收集高校整体情况,如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专业实力、就业去向等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收集高校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填报志愿必备材料,考生要仔细阅读目标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录取原则等信息;五是充分了解本省的高招录取政策,及时学习各省招办的报考指南,了解省招办的投档原则以及批次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