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以创新创业促开放,中国将这样的拥抱世界
作者:admin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9-07-04 浏览

李清彪 郭红松 绘

姚凯 郭红松 绘

丁焕峰 郭红松 绘

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现场,几位学生在观看“风云四号”卫星模型。陈晓根摄/光明图片

在位于上海杨浦的长阳创谷,一名女青年与智能机器人互动。新华社发

安徽省淮北市VR产业峰会上,参观者在体验VR科技。万善朝摄/光明图片

  本期嘉宾

  集美大学校长 李清彪

  复旦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 姚 凯

  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主任 丁焕峰

  【智库答问】

  1.汇聚科技资源,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

  光明智库:进一步开放市场、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G20大阪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多项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强调中国将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大力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您认为共建“一带一路”等扩大开放的举措,为创新创业创造带来了哪些新机遇?

  丁焕峰:今天的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国内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表明,创新创业创造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给创新创业创造带来了新机遇。

  推动全球性技术变革,为创新创业创造注入新动力。强化国际科技与经贸政策协同,不断完善“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吸引更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共建联合创新平台,为创新创业创造拓展新空间。当前,“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建了多个联合经贸合作区、联合科研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建立起政府间的科技创新合作对话机制,促进了全球创新要素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的创新合作空间,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源。

  改善创新引领的营商环境,为创新创业创造增添新活力。从“筑巢引凤”到“放水养鱼”,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为广大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搭建更为宽广的舞台,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激活创新创业创造的源头活水。

  姚凯:共建“一带一路”等扩大开放的举措,加强了各国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起了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目前,我国在通信设备、高速铁路、核电、水电、医疗、农业等传统领域和电动汽车、风电设备、多晶硅、光伏电池等新兴领域,已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要进一步强化“一带一路”技术出口和科技创新合作,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要素参与到我国本土及海外的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活动中来。

  李清彪:全方位扩大开放,拓宽了技术创新的服务对象。当今世界,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交通、通信、工程、电力等方面的落后现状,推动其与中国开展技术创新合作。

  拓宽了创业活动的市场空间。2018年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显示:2009年仅有1.4%的中国创业者针对海外市场,2016至2017年度这一比例上升到7.67%,说明创业者的海外客户比例提升明显。

  拓宽了“中国创造”的影响范围。“中国创造”通过吸收消化和自主创新,努力实现从物质生产、机械加工向价值创造、高端制造的全面转型,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国际产出能力。截至2018年年底,北斗系统已经应用于“一带一路”相关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了12个国家的陆海缆及骨干网建设,高铁技术与30多个国家实现对接。

  2.汇聚改革共识,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光明智库:对于我国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开放水平与质量而言,创新创业创造有何重要意义和潜在作用?

  姚凯:创新创业创造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自2014年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创造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创新创业创造是应对科技革命的必然要求。21世纪的竞争,本质上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竞争,唯有掌握创新创业创造制高点,才能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不断保持国家竞争优势,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创新创业创造汇聚了更广泛的改革共识。创新强调科技发明,创业强调企业家精神,而创造更强调工匠精神。“创造”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一切力量,汇聚更广泛的改革共识。推动创新创业创造,闭门造车行不通,开放合作是大势。不拒众流,方为大海。

  丁焕峰: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对此,要更加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系,推进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创新创业创造,关键在人。新时代要创新人才培养内涵,全面释放、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培养面向新经济、新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创业创造人才。

  创新创业创造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合作共赢提供了更多机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建设面向相关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

  3.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光明智库:当前科技创新在我国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压力与挑战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合作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驱动。请问,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如何“向创新要动力”?

  李清彪:要充分发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丝绸之路精神是古代先人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精神的伟大结晶,在今天仍需要继承和弘扬。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浙商的“四个千万”、闽商的“爱拼才会赢”、深圳的“拓荒牛”精神、陈嘉庚“诚、信、果、毅”精神等交相辉映,都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精神源泉和动力。

  要紧密联系海外华人华侨。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总数就已超过6000万,他们在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行业拥有先进技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储备池”和“战略资源库”。华商企业的先进理念、海外视野和资本优势,为创新创业创造提供有利条件。

  姚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观。科研人员应该具备“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精神,注重基础研究和长期价值,不能一味地着眼当下,只注重应用研究。要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充分保障科技人才权益,落实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兼职兼薪等制度,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要改变相关的评价体系,使更多人愿意从事长期性、基础性研究,为创新驱动发展蕴蓄能量。

   丁焕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向创新要动力,关键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进一步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在“走出去”方面,要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强化技术产品孵化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需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扩大高技术产业及其产品的出口。在“引进来”方面,要主动布局、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要继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高技术产业,鼓励跨国高技术企业来华设立研发中心;鼓励国内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与海外机构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和开发中心,打造产业生态圈联盟,推动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进程。

  4.让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更多中国创造贡献世界

  光明智库:企业是走出去的主力军。怎么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创新创业活动,并通过他们带动相关国家共同创新?

  姚凯:我国应尽快制定国家对外投资法。境外投资涉及法律、技术、市场、文化等诸多方面,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作支撑和保障。要积极引导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遵守国际投资的通行规则,遵守当地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实现与当地社会、文化、法治的良性融合。对于企业而言,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创新创业活动,抢抓发展机遇,瞄准国际前沿,实现品牌、技术、市场和营销网络等的全球整合,真正实现“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价值创造。

  丁焕峰:要加强企业发展与国际标准对接。强化风险意识,在企业自主研发生产过程中,参考国际生产标准。同时,企业要善于利用国际企业规则,稳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认知度、忠诚度。通过国内与国际制度的衔接,使企业熟知海内外市场的发展规则。要加快“一带一路”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持一批有能力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承办国际业务的中介机构,在国际会计、审计、法律、评级、风险评估、信息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发展咨询服务。

  李清彪: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我国全方位“走出去”的样板,它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走出国门,参与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支持与相关国家分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水平的轨道交通、核能发电和工程机械等技术。

  推进“中国创造”享誉世界。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高技术、高质量、高品质的“中国创造”赢得世人点赞。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机床、高铁等高端产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复兴号”动车组、“华龙一号”核装备等一批大国重器加速走向世界。这些都将助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推进“中国标准”影响世界。随着“中国创造”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日益增强,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开始影响全球的标准制定和规则体系。此外,中国是轨道交通领域中直线电机、无线重联系统、车载多媒体系统等国际标准的制定者。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中国标准”影响世界,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