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海外招聘冻结回国求职人数增长70%
来源:劳动报 日期:2020-09-17 浏览

  2020年,在疫情的笼罩中,许多留学生正迅速调整计划,从留学国家转向国内市场就业。留学生们如何在就业寒冬下重新进行职业规划,走向国内的求职道路?劳动报记者从心态、行业、趋势等多维度剖析海归就业现状。


  海外留学生当地求职受阻


  改变职业规划,提前回国求职


  海外招聘冻结,错过国内校招……多位赴欧美国家留学的上海人向记者讲述了求职中遇到的困境。


  入职前两天岗位取消了


  上海姑娘Lisa是美国纽约一所大学的金融专业硕士生,今年1月毕业后,她在当地积极寻求工作机会。


  “本来我在2月末就找到了一份达拉斯的全职工作,公司还有项目我都很喜欢。我都准备在那边租房了。”Lisa无奈说道,结果因为疫情,在距离她入职仅剩两日时,那家公司告知她,岗位因资金不足取消了。


  3月,疫情在美国全面暴发,并开始冲击美国的就业市场。“我从3月开始,到7月,完全没有工作机会,就是找不到,也没有新的岗位放出。”Lisa回忆道。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截至8月29日,美国每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约88.4万人,3月以来,申请失业救济者总数超过5740万,占美国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以上。


  “同期毕业的朋友都决定回国”


  Lisa向记者坦言,自己最初职业规划是先留在美国工作2-3年,然后回国发展。但疫情似乎不得不令她改变计划,提前回国工作,“身边不少同期毕业的朋友,也都决定要回国。”


  对于回国找工作,Lisa认为这绝非轻松的选择。她表示,一方面,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而留学生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在6月,有一部分是12月。因此,错过国内校招季使海归学生错过一部分机会。


  另一方面Lisa坦言,“目前留学生所学专业主要以金融、经济、管理、工程学等为主,留学生回国造成的专业扎堆也会增加我们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

  错过企业春招,等待下一波秋招


  在大洋彼岸,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留学生小顾的求职路也遭受了波折。


  小顾的漫漫求职路,始于去年秋天。他告诉记者,在他投递的70多份简历中,有30余份投向了国内的企业。


  疫情很快波及到法国。同样在1月,小顾在学校的人才招聘会上向一家公司投递了简历,然而,在法国的疫情暴发后,小顾收到了来自这家HR暂停招聘的通知邮件。小顾也从他上一份实习的继任者那里了解到,她曾经实习过的一家公司,也冻结了今年所有的预计招聘岗位。


  同时,受到“五个一政策”的影响,7到8月的回国机票依然要“抢”,小顾刷到了一张8月回国的单程机票。当得知小顾可能8月才能回国,国内一家公司的HR也直接拒绝了他。


  “国内今年的就业竞争也十分激烈,接下来有一波企业秋招的机会,我一定要抓住。”目前,刚刚回到国内的小顾正调整步调,潜心求职。


  不过,近日他在上海一家金融科技企业面试时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都有海外留学经历,“用人单位对海外名校的学生还是比较认同的。其他的留学生基本就不具有特别优势,用人单位还是会看他们在笔试和面试中的具体表现。”

  回国求职人数同比增长70%


  平均期望薪资为本土应届生1.7倍


  劳动报记者从BOSS直聘获悉,受疫情影响,今年回国寻求职业发展机会的海外应届留学生规模较去年同期激增72.9%;归国参加求职的留学生将突破70万。而据教育部公开数据,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留学生的归国为本就激烈的国内就业市场竞争更添一把火。


  2020年的海归应届生中,留学美国的占比最高,为21.1%。英美澳加仍然是主要留学国家,港澳台高校毕业生也集中在大陆求职。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由于回国求职的留学生学历普遍在本科以上,超过半数期望在一线城市发展,其平均期望薪资达10725元,是大陆2020年应届生平均期望薪资的1.7倍。


  2020年春节后,国内倾向于招聘海归人才的职位平均招聘薪资为7481元,较2019年同期提升7.3%。


  不过,虽然海归应届生总体平均期望薪资为10725元,但其中近6成期望月薪在1万元以内,超过四分之一的海归应届生认为自己的薪酬水平应在1.1万-1.3万元之间。


  海归应届生期望发展的行业分布与国内应届生有所不同。2020年春招期间,招聘海归人才最多的行业是教育培训和互联网/IT行业,占比分别为39.9%和31.0%。


  管理学、经济学专业占比较高也直接带动了海归应届生对金融行业的关注。作为传统的海归人才吸收强势行业,首选金融行业的2020海归应届生占比12.1%,而国内应届生中仅有5.1%首选金融行业。


  海归光环渐褪 仅凭一纸文凭难获青睐


  2020这一特殊的一年,有三方面原因增加了海归回国求职的门槛,使得找工作更难了。


  应届生数量新高


  整体岗位量下降


  首先,海外应届留学生回国求职规模激增了七成。人多了,竞争自然就大了。其实不仅是疫情期间,海外人才回流已然成为常态趋势。


  从2004年—2018年的15年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年均增幅达24.2%,高于13.3%的出国留学人员年均增长率。


  不仅是普通海外留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意愿同样明显。根据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中国走向海外的高端人才中近七成(69.6%)未来优先考虑回国就业。


  此外,一边是我国每年出现历史新高的大学毕业生总数,一边又是国内整体岗位需求的下降,本土大学毕业生已经出现了“慢就业”情形,而后大批海归又涌入,竞争进一步加大,“慢就业”变成了“难就业”。

  HR平常心看海归


  并未展现特定群体优势


  平安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总经理金子文告诉记者,在2020年春季招聘中,平安集团收到的海归简历数量同比增长20%。


  金子文表示,对海归学生的院校、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经验等综合能力会进行整体考虑。“海归学生优势一般是具备更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视野更加开阔,在面试中会表现得更加成熟、自信,个别专业同学的实践经验具备先进的技术方法。”可金子文同时发现,相比国内名牌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海归在入职后并未表现出特定群体的优势或突出能力,整体还需要看海归学生的调整适应性与主动融入情况。


  一家上海大型第三方人力资源企业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求职市场上,明确优先招聘海归毕业生的岗位多元化程度并不高,即使是以语言教学、留学业务、海外市场和市场营销等方向为主的岗位,也同时存在有较为激烈的国内毕业生的竞争。


  记者了解到,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的时候,不喜欢招海归,会给他们打上“眼高手低”的标签。


  “海归仅凭一张毕业证书就能获得面试官青睐的时代早已过去,若缺乏真才实学,难以在职场中真正立足。”一位不愿具名的外企人力资源主管对记者表示。

  企业要求水涨船高


  两极分化现象突出


  “归国潮”涌动之下,海归就业竞争力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突出。面对海归人数大幅增长的招聘市场,企业对留学生的要求已不可同日而语。


  沪上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现在出国留学的‘门槛’越来越低了,所以除非是国外知名院校海归会有一些优势,其他一些不知名地域学校的海归们的简历也不会被我们特别关注。”


  同样的,上述外企主管也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已经由‘单纯看重学历身份’向‘愿为专业能力埋单’过渡,愈发重视海归综合素质。这也是企业招聘更为理性、务实的表现。”


  不难看出,如今海归就业市场越来越呈现出分化特点,市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大,优质海归非常抢手,而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留学生,求职遇冷的现象则时常发生。


  “高薪”+“大公司”不再是标配 海归求职呈现三大新趋势


  作为一名背负百万学费KPI的海归,2020年,到底应该怎么求职?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从以往数据看,由于学费投入高,海归留学生对岗位及薪资有较高预期,一定程度上也是想要尽快“收回留学成本”的心理投射。但这种心态受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冯丽娟给海归留学生给出了以下建议。


  找工作从


  “高报酬”向“适合”转变


  动辄花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留学开支,对比几千元的月薪,多少会让一些在留学之初认为“高投入带来高回报”的留学生及其家庭感到无奈。


  但冯丽娟强调,对绝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出国读书的价值绝非简单几组数字对比的“值与不值”可以概括。


  冯丽娟以业内人士多年观察发现,事实上,不少海归在工作几年后展示出了更强的发展后劲。同时,不少留学生在回国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上眼光表现得更为长远。


  她表示,伴随着国内就业市场高水平竞争程度加剧,很多海归正在将关注点从“能在工作中获得更高劳动报酬”向“能够在国内就业市场找到适合工作”转移,凸显所长以期更好融入国内工作环境,也是不少海归较为迫切的需求。


<


  从大企业转向“小而精”的企业


  海归求职在国内遇到激励竞争,也恰恰证明了国内就业市场的理性,即不看面子看里子。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海归求职的目光也不能仅停留在大企业大公司身上,以免错过一些更适合海归特性的“小而精”的企业。


  “过去,吸纳海归留学生最多的往往是一些国内大型公司的海外板块,留学生们也十分愿意去到这些公司。”冯丽娟告诉记者,但数字化兴起后,一家国内企业要变得国际化,拥有全球各地的客户,不再难于登天。


  “比如张江现在就有许多这样的企业,其员工中的海归人才占比非常高。”冯丽娟举例,这些专而精的小规模数字公司,知名度不高、体量不大,但往往靠着一到两种专业服务来取胜,为国内外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这类公司对员工的知识层次有一定要求,其提供服务的客户散在全球各地,需要员工具备全球产业的配合协作认知能力。这时,从各个国家地区留学归来的海归人才与这些企业的岗位匹配度通常较高。


  从“头顶光环”到“摆正心态”


  有过英国留学经历,现任上海静安区白领驿家两新组织促进中心党总支书记、理事长史逸婵向记者表示,今年对于海归求职者来说是较为艰难的一年。一方面,聚众归国潮之下,人比岗位多。这也使得原先的海归博士、海归硕士这样的高学历,亦显得不那么“珍贵”了。


  另一方面,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严峻。海归原先更倾向就职的外企多少遭遇大环境的影响,发展有了局限性。这也对海归求职带来难度。


  “对海归们说,现在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史逸婵说,疫情之后,那些“看完世界”回国求职的年轻海归,首当其冲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是:放平心态,主动适应,调整步伐。


  史逸婵给出建议,海归应该尽快地融入国内社会,放下自己海归的身份,以一个普通求职者的心态踏上求职之路。“不要把海归这个身份看得太重,你有优势,但是优势并不大,清晰市场需求,明白自身定位和优缺点,或许这才是对于你的优势最好的发挥。”


  她还表示,留学回国的同学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用人单位、正确认识国内就业环境,把对薪酬、职位和未来发展的期待值调整到合理的档位。弯下腰踏踏实实做事,才能成为“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