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用出门,咱守着家门自主创业也能赚钱。”9月8日,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村民马金红说。
自2018年开始,自家小院搞起了乡村“智慧民宿”,前来游玩的游客不断,后厨“掌大勺”的马金红对自己的厨艺要求越来越高。每次,村上有厨艺培训班,都有她的身影。
9月1日,红寺堡区人社局在永新村举办面点厨艺培训班,马金红站在操作台前,认真向老师学习葱油手撕饼制作方法。“技不压人,咱多学学厨艺,就能留住更多的游客。”马金红说,随着客人的逐年增多,现在自家的乡村“智慧民宿”年收入近3万元。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劳动力供给仍处高位。在这样的“压力”下,吴忠市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
“从基础数据指标来看,目前我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吴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说,截至8月底,吴忠市城镇新增就业845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6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1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3万人,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19.97亿元。
纾困减负稳岗位
“国家‘真金白银’政策支持,疫情期间我们企业未停产、未裁员,还在不断招工。”今年,享受到519.4万元的稳岗返还补贴和“三项社保”减免政策,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000余名员工稳定就业,1至8月底该公司又新招员工596人。目前,有300多名新招员工正享受以工代训补贴政策,参加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为全力保市场主体,优先保居民就业,稳定就业基本盘,吴忠市通过顶格执行社会保险费“减免缓返补”政策、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稳就业扩岗位。截至8月底,吴忠市共为企业减免“三项”社保费18316万元、减征“三项”社保费12576.69万元,稳定企业3570家、就业岗位60751个;为670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资金2199.71万元,惠及职工54385人;为11家困难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资金5484.72万元,惠及职工7813人;发放各类失业保险待遇24336人次,发放金额1799.92万元;为132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补贴182.45万元;为2家创业孵化基地发放运营补贴30.75万元,惠及企业42家,稳定岗位204个。
依托吴忠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用,充分利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平台为各类企业和城乡劳动者提供“超市化”“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目前,线下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8家,线上注册用工企业403家,发布岗位信息725个,提供就业岗位8610个,求职者登记注册3578人,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5145人。
创业带动扩就业
“现在国家政策好,回乡创业要比在外打工强,既能顾家,又能挣钱。”在外打工13年,30岁的李文俊选择留在家乡创业。
2017年以来,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引导村民将自家院落打造成“智慧民宿”,采取“民宿旅游+餐饮住宿+果树认养+土特产销售”的模式,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住宿吃饭、生活体验、购买农产品。
2018年,在外打工的李文俊瞅准商机,动员父亲李学会将自家院落重新收拾,又投资10万余元建了一套120平方米的砖瓦房,加入到“智慧民宿”的经营行列。今年,李文俊决定留在家中,与父亲一同经营“智慧民宿”。前几日,享受到吴忠市返乡创业人员扶持政策,他申请了5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计划在院内空地搭建彩钢房做隔音处理后,购置一套K歌设备,供游客游玩住宿时娱乐。“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生意还是不错。目前,已收入2万多元。”李文俊高兴地说。
“以前,村民收入重点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业。自打村里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外面打工的人开始返乡创业。”永新村驻村第一书记丁伏金说,该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770人,月收入达209万余元。目前,已有9人返乡创业。
为鼓励支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创业带动就业,吴忠市积极打造市场主导、企业孵化的创业体系,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杠杆”作用,支持兴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强劲动能。
“更多人被吸纳进新的就业形态,带动了大批群众就业。”吴忠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劳动者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比较明显。截至8月底,该市共培育创业实体1907个,创造新岗位4554个,创业带动就业10024人;发放小担保贷款3140笔3.785亿元,支持创业带动就业58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