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五险一金”的概念,大家都比较熟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而现在,社保“第六险”,即将成为更多人的保障。
第六险的“真名”叫长期护理保险。顾名思义,它的保障对象是长期需要被照顾、护理的人——更标准确切的说法叫“失能人员”。不管是年龄原因还是患病或伤重,参保人员只要符合对应地区规定的“失能”判定标准,就可以申请享受长护险待遇。
当然这其中,比较多的是失能老人,而一位失能老人就可能成为一个家庭的难以承受之重。而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因此,对“第六险”的需求也显得特别迫切。
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扩围,在原有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新增北京市石景山区、天津市、山西省晋城市等14个试点城市和地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扩至49个城市。作为社保“第六险”,能保障老人有尊严的老去吗?
《指导意见》明确,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参保对象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宗凡表示:“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对象是失能人员,当前的重点是重度失能人员。这些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所产生的生活照料相关联的医疗服务费用可以用长期护理保险来报销,既可能是发生在护理服务机构,也可能是在社区或者居家产生的费用,长期护理保险为他们提供70%的报销费用的支付,我们鼓励居家和社区护理服务,待遇上有倾斜。”
自2016年起,国家组织部分地方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70多岁的姚永超就是长期护理保险的受益者之一,他的老伴因脑梗入住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医院医养中心,按照相关规定每月可以报销护理费的70%左右。姚永超说:“根据医院诊断证明,根据病历,第三方机构来评定你够哪一级了,不是个人说,不是家属说,也不是医院说的,这样做到了公正。比如我老伴这个属于最重一级的,个人按规定一个月交3600,实际现在交1300还不到。”
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8854万人,享受待遇人数42.6万,年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以北京为例,2018年4月北京率先在石景山区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专业护理人员每月上门服务6小时,包括协助有效排痰、血糖监测、造口护理、吸氧、留置导尿、监测生命体征等。截至去年底,已经受理长期护理保险312人,通过评估的289人,累计享受260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此前试点过程中,已经给大量家庭带来了实惠。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指出:“预计到2050年,我国失能老年人要接近一个亿,特别是未富先老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在医疗保险制度外建立一个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这是一项新的制度安排。一旦出现失能,我们就有一个制度性的费用来源,而不是像过去要么从医保中出一点,要么家庭出一点,那种压力是比较大的。”
在党俊武看来,指导意见明确了独立筹资机制的建立,原则正是互助共济。党俊武表示:“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单位和个人缴费原则上按同比例分担,比如单位是百分之多少,个人也缴百分之多少。其中单位缴费基数为职工工资总额,起步阶段可从其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出,不增加单位负担;单位缴一部分,个人也有责任。根据大数法则,如果出现失能就会有所保障。“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城市(区)扩展到如今的49个,这是否意味着只要在试点城市,都要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呢?王宗凡表示:“作为一项独立险种,长期护理保险应该强制性缴费,参保人应履行缴费义务,但是考虑到当前的经济状况,在长期护理保险的初始阶段是可以通过医保(等划入资金进行缴费)。长期来讲,长期护理保险还是要有独立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市还拓展了服务范围。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创新性地将医疗辅具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范围。居家失能失智人员可以以每天1到10元不等的价格,租赁到包括轮椅、护理床、护理机器人等大型辅具;并能够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定量购买到包括尿不湿、护理垫、坐便椅、助行器等消耗型辅具。广州市则在2019年推出了高龄照护商业保险,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在符合相应条件的基础下,可享受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保障。党俊武表示,未来,应把保险产业和护理产业结合发展,为每个人有尊严的老去提供服务和支撑。党俊武说:“长期护理除了需要服务外,也需要护理器具。包括高值耗材、低价耗材大量使用。也要建立长期护理辅助器具和耗材的政府购买目录,进入这个目录经过严格审核才能报销,这样长期护理险的经费使用就能控制。同时也要培育一批优秀的长期护理服务的企业,既有人能有提供服务,又有可用老龄用品,我觉得长期护理才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