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景山区的八角街道荣获公共就业服务全国赛“优秀就业服务案例”一等奖。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利用扎根社区的优势,在辖区企业和失业人群之间搭建起一座稳固的桥梁,“在这种模式下,工作成效特别高,基本介绍一个成一个。”截至目前,今年街道已帮775人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建“岗位图书馆” 服务要点发“抖音”
八角街道位于石景山区中心地带,有23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0万人。其中,老旧小区数量位于全区前列,辖区失业人员,尤其就业困难人员较多。针对复杂现实,八角街道采用“5A级就业创业航站楼”服务模式——Absorb(吸收)、Assess(评估)、Accelerate(促进)、Accurate(精准)、Active(积极)——实现了岗位开发、人力资源调配、失业就业科学周转的良好运行。
服务中心一方面对街道1600余份失业档案进行摸排,一个个打电话了解人员详细情况;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微信微服务等方式收集辖区企业招聘信息,建立“岗位图书馆”。此外,服务中心还开办线上线下讲堂,发布抖音视频,简单直观地讲解政策和办理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指尖咨询和自助办理,受到居民好评。
精准评估和促进 帮“家庭妇女”蜕变
八角北路社区的赵女士今年44岁,学历不高,以前做服务类工作,为照顾患重病的父母辞去工作。随着年龄增大,她渐渐和社会脱节,虽然很想重新工作,却已没了勇气。“我们发现赵女士亲切、爱交流,很热心,邻里关系很好,对周边情况熟悉,非常适合社区公益服务工作。”通过走访调查,社区就业指导员帮她分析自身情况并推荐了一些计算机的培训课程。通过学习,赵女士逐渐找回了自信,最后成了一名优秀的公共服务协管员。现在她每天都精神抖擞地去上班,邻居见着都夸她变美了。
34岁的张女士曾是化妆品公司的前台,工资待遇非常丰厚,但单位离家很远,工作压力大。去年,父亲突然去世,母亲也病倒了。张女士认为,自己因忙着工作,疏忽了对父母的照顾。于是,她开始全身心照顾生病的母亲,但也失去了就业岗位。面对家中变故,张女士内心煎熬又无法走出困境。八角街道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得知,张女士和母亲都没有工作,属于零就业家庭,于是主动向她介绍了各种优惠政策,并为她推荐了一个离家近的文职类工作,让她有更多时间照顾和陪伴生病的母亲。张女士对新工作非常满意,努力备考,最后被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看中,并推荐到街道综合服务窗口工作。目前,她已走出生活的阴霾,开始新的奋斗。
就业援助 让企业和个人双丰收
按照楼宇和社区分布情况,八角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建立东、西、中、南、北五大平台,覆盖辖区全部中小企业,并主动上门吸收更多就业资源。同时与127家辖区企业签订《日常服务协议》,开展长期合作,2019年至今已开发3200余个岗位。
最近,从朝阳区搬入石景山区盛景国际写字楼的一家电子公司,因公司搬远,原来的司机、保洁、厨师大都辞职了。为尽快稳定公司业务,公司人事专员到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求助。工作人员推荐了社区失业人员老刘来竞聘其中司机一职。老刘原本在外区给领导开车,很有责任心,但因上班路远顾不上家庭,最后不得不辞职。“起初公司一听老刘的年龄不太满意。”最终,打动公司录用老刘的原因,正是街道为其做出的岗位需求分析——公司想招聘给领导开车的司机,这与老刘之前的工作履历十分匹配。老刘家和单位就在同一个社区,领导用车可随叫随到。同时招入本区失业人员,区里有社补岗补的优惠政策,可为企业申请到一部分资金和保险优惠,“人事专员听完建议,决定让老刘去试试。”没过几天,双方都很满意,老刘开心地走上了新的就业岗位,该公司又通过市民服务中心找到了合适的保洁和厨师。为了让居民和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八角街道积极与辖区内山姆会员店、优衣库、影像技术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举办招聘会,并推出就业指导、见习计划等符合双方需求的新招,切实做到了保就业、促民生。
八角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明常红表示,“我们将以获奖为契机,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六稳’‘六保’第一位的工作;继续优化就业服务新模式,引入互联网+模式,全力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建设好‘温度八角’,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