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不少地方都出台了解决职工下班接娃管娃难的课后服务惠民政策,但怎么落实如何持续却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在福建省有了解决之道——福建工会针对课后服务发展中存在的“学校有责任顾虑、资金无持续保障、教师难获合理酬劳”等问题,推动建立课后服务成本共担机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社会共同参与该服务项目,做好推动政策落实的“后半篇文章”。
2018年3月,福建省教育厅、省总工会、省财政、省人社厅、省民政厅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自此,一项备受职工关注的“为职工办实事”普惠项目在全省展开。3年来,福建省总下拨专项补助资金1367.75万元,支持各地开展课后服务,全省1045所学校、56.7万名学生成为这项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不过,在福建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小蕊看来,补助资金只能一时解渴,仅靠各级财政、工会补贴课后服务是不可持续的,要实现课后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远景目标,就要创新课后服务成本、责任共担机制,借助“政策惯性”为课后服务可持续开路。
为推动课后服务更好地办下去,福建省总积极寻求破题之道。通过对接省财政为学校购买校方责任保险及附加校方无过失责任保险,为学校分担安全责任压力;通过推动省人社厅对额外承担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教职工给予一定劳务报酬且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让教师参与课后服务不再是“打义工”;通过推动将“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机构提供普惠性、有保障的学生课后服务,逐步形成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体系”写入政策文件,让课后服务有了多元参与、责任共担的政策基础;通过推动公益性收费机制在南平一中武夷新区分校等多个单位试点运行,为建立课后服务家长、社会成本共担创造可复制的经验。
目前,福建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工会均已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做好课后服务的政策文件,使得“推动课后服务可持续发展”在各地有了更多样的“解题思路”。
福州工会与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明确公办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可列入市、县(区)教育年度财政预算;厦门市政府提出,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家长投入为辅的课后延时服务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在泉州,课后服务被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政策还支持有条件的社区、企业开设“四点半”服务项目;在三明,课后服务的收费标准由家长委员会和试点学校协商确定,市财政则根据试点学校实际给予必要经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