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打工人”如何避免“困在系统里”
来源:工人日报 日期:2021-01-11 浏览

  “智能坐垫监视员工”“外卖小哥困在系统里”“算法黑箱”“内卷”……如今,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一些“打工人”的工作场景和合作机制已经发生变化,劳动关系领域新的矛盾冲突也日益涌现。


  “诚然,在互联网、大数据与制造业、服务业紧密结合的今天,普通劳动者很难在商品化的数字世界和算法世界中独善其身。当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时,除了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呼吁之外,我们似乎也应该进一步跳出纯粹批判的视角,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的问题,即身处人力资本逐步可以被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弱化或替代的今天,劳动者是否还能有新的出路?”1月10日,对于近来网上出现的“陷入算法困境的劳动者”等说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孟泉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数字化带来的职业“分水岭”


  “过去,数字化代表的是更清晰、更透明、更高效。但是,现在,它已经多了另外一种味道,代表着紧张、压迫、身不由己。”近日,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在2021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出,数字化狂飙突进的时代,职场人如何避免“困在系统里”,也是整个社会“长大以后”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而且被疫情大大提前了,至少加速了6年时间。”对于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浪潮,知名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实验室创始人香帅表示。这一“提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其中包括劳动形态和职场关系的剧烈变化。


  “2016年,外卖小哥3公里的送餐平均时限为1小时;2017年,这个时间变成了45分钟;2018年,38分钟……”罗振宇说,“类似这样困在数字化系统里的,何止外卖小哥?还记得2020年年初出现疫情的时候,那些在家办公的日子吗?在家线上办公意味着更自由了吗?不,意味着早上起来,你还没洗漱利落的时候,一个接一个的消息就开始轰炸了,一直到晚上都不会消停。”


  在罗振宇看来,“其实老板们也不堪其扰,一份文件流转到你手里了,没及时批复,被你耽误了,你的下属都看得见。每个人,包括老板,所有人不仅被困在家里,还被困在数字化的系统里。”


  对此,香帅认为,数字化的未来是一个分化的未来,有的人会被困在数字化系统里,甚至会被系统替代掉,而有的人则会因为数字化系统而变得更强大。


  那么,这个职业分化的“分水岭”是什么,在数字化狂飙突进的时代,“打工人”如何避免被“困在系统里”?


  新的职业标准亟待制定


  孟泉指出,在数字化时代,劳动者需要找到新的职业增长点或降低自身的可替代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满足几个关键条件。


  对此,孟泉以网约工为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的劳动政策必须尽快从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平台经济发展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同步推动制定新的职业标准,使嵌入在数字经济中的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进而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在政府部门的职业培训机制方面,也要研究新的针对网约工群体的职业培训计划,使他们在网约工岗位以及进入其他行业中能够有足够的技术能力的积累,以胜任新的岗位。


  据了解,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已经针对数字经济尤其是平台经济下的就业形态做出了一些探索。例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已经开始从职业伤害保险、工时制度等方面着手,试图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探寻新的提升网约工就业质量的方法。


  孟泉同时提出,劳动者自身也可以“顺水推舟”,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顺势而为进行自我提升,例如,在部分制造业企业中,数字化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得到应用,很多生产线的工序被机器替代。虽然所谓“机器换人”的危机不断被诟病,但也有一部分劳动者在自身的岗位上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这方面,孟泉结合他调研中的一些案例进行了阐释。例如,在一家知名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两名职工对于自身所从事的搬运方便面半成品的工序产生了思考,认为可以通过重新设计流水线上的这道工序进而提升生产效率,“有趣的是,他们积极投入研发的方案最终获得企业的认可,企业还买下他们的专利。这也使得这两名职工从普通的操作工变为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专利生产者。”


  学会和系统“协同进化”


  香帅认为,“数字化对你来说是蜜糖还是毒药,只取决于你是对人负责,还是对事负责。”


  这方面,罗振宇的团队采集到的“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把图书馆搬进教室”的案例,在跨年演讲中引发不少网友的思考,并形成了一个共识:“长大以后”,我们必须学会和系统“协同进化”。


  “假设有学生因为太爱看书,把书直接拿走了,你会怎么办”“这不是违反校纪吗?性质很恶劣,一定得严肃处理”……李希贵曾经向学校的图书管理员提出一个“灵魂拷问”:身为一名图书管理员,你到底是对书负责?还是对人负责?也就是说,如果单单是要对书负责,那当然书得要干干净净的,不许学生在上面乱涂乱画、乱折页,最好别碰书,按照规定按时归还。实际上,这或许意味着图书管理员在捍卫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站到读书人的对立面。


  “更严重的是,这样的一位图书管理员,做这些事需要的职业技能,在其上岗以后最多一个星期就能完全掌握,然后一辈子就用这一点技能混日子。”罗振宇说道。


  后来,该校把大量的书直接送到班级,这相当于把图书馆搬进了教室。从这以后,图书管理员服务的不再是书,而是每一个教室里的老师和学生:不同的班上着不同的课,向不同的老师推荐着不同的书。为了能配合好每个老师,图书管理员需要不断地跟所有老师进行交流,动态调整这些书……长此以往,这位图书管理员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从此被掀开。经过几年的打磨后,用“图书管理员”这个概念再也无法描述他。换句话说,重新理解自己的职业,以及自身的友好度、协作度、建设性等特质,让这位图书管理员拥有了更多的职业可能和机会。


  对此,孟泉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数字化浪潮对于人的替代性已经显现并使当今的劳动者猝不及防的现实,但也必须意识到,数字化浪潮之下,劳动政策的走向、企业对岗位价值的重新定位,以及劳动者个人的体悟和工匠精神,无不影响着“打工人”在这股浪潮之中“逆水行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