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人际关系中,总有些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也有些人,似乎总是不得其门而入。就像故事里的许莹和王小萌,一个不管做什么都会受到群体的排斥;而另一个,只是远远站着,连加入群体的努力都不敢做。
从单纯的人际交往技能来讲,许莹和王小萌应该说都不缺。许莹一毕业就能进特牛的外企,还很受重视,人际交往能力应该不成问题;而王小萌,看得出她的同学并不排斥她,而且她大学时代还有不少好朋友,应该也不缺乏人际能力。可是为什么她们有这样的能力,人际交往却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甚至把自己逼进了“落单”的境地? 人可能有能力做出各种行为,但是会不会表现出来,表现出哪些来,是受到一个潜在的东西影响的。这个东西,就是人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简单地说,就是人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个看法涵盖了自己的各个方面,比如认为自己聪不聪明,漂不漂亮,有没有能力,是否受欢迎。自我概念未必是真实的自己,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比真实的自己还要大,因为这个看法会决定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决定对于同一个事件,我们怎么理解,怎么感受,采取怎样的做法来回应。 举个例子,假设你们部门年末拿到了一笔奖金,要搞一个集体活动来花掉它,于是大家聚在一起商量这个事情。如果你觉得自己见多识广特有本事,你多半会滔滔不绝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别人的意见你根本不会认真考虑,只想着找理由反驳掉;而如果你觉得自己资质平平,能进这个公司已经是侥幸,其他同事什么都比自己强,你可能就不敢发表任何意见,生怕暴露了这个无知的自己;即使鼓起勇气说出了意见,一有异议也会马上放弃,并且会把这看作是同事看出了自己无知的证据,从此更加退缩。前一种情况发展下去,就是许莹;而后一种发展下去,就是王小萌。她们所以在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不是她们不具备人际交往能力,而是在各自自我概念的指引下,她们选择表现出其他的行为,来确证心目中的那个自己。虽然这样的一个自己已经给她们的人际关系带来了问题。 问题可能还不仅仅局限于人际关系。不恰当的自我概念带来的问题可能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许莹,光鲜强大的外表下,她其实撑得很辛苦。同事关系不好,经济上负担不轻,工作上应该也有不小的压力。在家族中她是半边天中流砥柱,大事小事都由她拍板;工作中同事寻求帮忙,她也一力承担。她支持着很多人,来维持一个强大自己的形象,可是却看不出她的支持系统在哪里。如果她不能卸下一些担子,压力会越来越大,那时候“落单”可能只是她问题的一个侧面而已。 不恰当的自我概念需要调整。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毕竟它的形成从出生后就开始,贯穿了整个成长阶段,可谓根深蒂固。而且自我概念是一个隐藏的东西,可能表现为各种想法,体现在生活各方面的行为之中,我们可能根本找不到它在哪里。既然自我概念的改变没法像写文章一样,剪掉不恰当的,换上恰当的,我们对自我概念的调整还得从日常行为入手,了解问题行为背后是什么念头在影响自己,然后加以改变。这可能只是个小念头,但一点点改变下来,就可以渐渐达到自我概念和真实自己的统一。 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需要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多问几个为什么。问自己为什么会疲惫、倦怠、不安或焦虑。身体是最诚实的,这可能是它在发出你的行为和真实自我不协调的信号;问自己为什么会做或不做某个事情。比如为什么老喜欢插别人的话?为什么不敢和同学交往?学着倾听自己,关注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思绪。这个关注的过程叫自我觉察。自我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找到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我们就可以看这是不是真实的情况,有没有证据支持或反对。我们可以反驳不恰当的念头,然后用比较合理的来代替。比如王小萌总觉得自己无知,专业上不如本系同学有能力,这个想法其实有很多反驳的证据摆在那里。比如她能跨校跨专业考上专业全国最好的学校的研究生。王小萌要学会肯定自己,把正面事件与自己的能力联系起来,而不是好事都归因为好运气,坏事就都归结到自己没水平。反驳是很有效的方法,因为有证据支持。坚持自我觉察,反驳不合理信念,就能逐渐改变不恰当的自我概念。到那时许莹和王小萌不仅能解决人际落单的问题;还能塑造一个,能看到自己力量也能接纳自己弱点的崭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