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上海:“星星的孩子”就业当上店员
来源:劳动报 日期:2021-12-21 浏览

  当各式各样的鲜花摆在台面,睿睿系好围巾,有条不紊地修剪整理,再配上一张粉色的欧雅纸,约20分钟的工夫,一束整齐漂亮的捧花跃然手中。在黄浦区局门路上的“益+”公益阳光花店,睿睿是这里的店员之一。作为一名“星星的孩子”,她在这里实习两年多,今年毕业后成功留下就业。


  珍惜这样的就业机会


  从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到如今实现就业,睿睿已经在这里了大约3年。


  这里的一些,睿睿已经熟门熟路。桔梗花的水需要多放一点,康乃馨的水则要少一点。三两下功夫,姑娘把刚才还散落着枯叶残枝的桌面,清理得整洁如初。


  “刚来的时候,小姑娘很害羞,她话不多,但和大部分的女孩子一样,很喜欢花,只要一接触到花,就迫不及待地想学。”张婷是店长也是指导老师,她带了睿睿大约3年,亲眼看着这位孩子一步步成长。修剪花、包花并不难,从零起步的孩子们,两三个月后,就能扎出第一束属于自己的鲜花。“他们沉静其中,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总是灿烂的、阳光的,就像睿睿一样,他们的配色,时常给人惊喜。”


  从女儿4岁确诊为自闭症后,睿睿妈妈陈女士就辞去工作,全心全意陪伴孩子长大。“花店有很多精细化的动作,也能与外人有很多的沟通与交流,跟老师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睿睿妈妈说,“把她当成正常孩子一样,该做的规矩一定还是要做,这才能帮她适应社会的规则。”


  睿睿一家住在佘山,每次到花店上班,睿妈和睿睿清晨5点钟就要起床,辗转公交和地铁,前往黄浦的这家花店上班,“尽管路程远,但能够感觉到睿睿发自内心的喜欢与热爱。我们离正常人的就业还有很大距离,但能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还是非常珍惜。”


  助力特殊孩子走出校园


  睿睿工作的当天,她的三位“师弟”也来到花店实习。正在就读于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四年级的明明(化名),显得比较健谈,除了洗花瓶、扎花,他还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经常去图书馆和面包店帮忙,甚至学会了烧得一手好菜。


  每周五,花店都会让孩子们扎一束花回家,送给自己或者赠予家人亲友。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陈振华就收到过好几次,她说,学校里有自闭症少年,也有人存在智力障碍或者严重的情绪控制障碍,基本上都会在花店实习一年,这群特殊少年似乎找到了和这个世界沟通的密码。重复性的工作,安静和宽松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感到心安。


  据了解,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成立于2017年,面向黄浦区智力残疾、脑瘫和自闭症等残疾学生,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师资共享。除了在花店学习基本的花卉护理知识和基础花艺技能外,他们还去阳光家园学习电子档案管理,去社区图书馆帮忙整理书籍,去面包店学习接待礼仪并协助打扫卫生。


  “未必每个学生最后都能被职场接受,但我们要带着他们走出校园,只有走出去,你才会看到,他们能做得那么好。”陈振华说。


  长久以来,上海特殊教育的“零拒绝”模式,让残障少年有了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权利。从2017年起,上海启动了面向特殊孩子的职业教育,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且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职业教育机会,也为他们融入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这家“益+”公益花店正式在这样的职业教育背景下成立,由五里桥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与社会组织黄浦区润一公益社区发展中心合作运营,扫一扫二维码,打开“益+”公益花店的网页,琳琅满目的绿植商品就会出现在手机屏幕上。附近办公楼宇的企业和不少单位,也会前来线下采购。


  润一公益组织的负责人郑重告诉记者,街道提出帮助特殊孩子的想法后,他一直在思考以什么方式呈现,最后选择了花店。郑重感慨,离开校园后,不少孩子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只能选择回归家庭。相对较为封闭的生活环境,致使他们各方面能力迅速退化。“我们希望和街道、学校一起,把这个平台慢慢扩大,把更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召回来,给他们搭建一个就业平台,帮助这群孩子,实现迈向社会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