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服务员……”如果你在外吃饭时,连叫数声也没人帮你添茶倒水或是点菜加饭,请先不要动怒。因为这家餐厅的老板或许和你一样无奈——服务员不够用了。
近日,记者通过对沪上餐饮业的调查发现,尽管生意有所好转,但“招工难”的常态却使得很多老板“笑不出来”。当前,上海市一线服务员的“均价”已上涨到了“月薪5000元包吃住”的水平,但社会招聘仍然应者寥寥。为此,不少大型餐饮连锁集团采取了校企合作、兼职救急以及内部奖励等方式,意图尽可能守住正常经营的人员规模“底线”。只是,这些举措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答案怕是否定的。
雇年轻女孩成“奢望”
年轻、卖相好、手脚麻利、说话周到、性格温柔……这通常是一家餐厅对于服务员提出的要求。不过,如果想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在市场上招人,空手而归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此前多次公布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前五名均来自服务业,餐厅服务员名列其中。
“缺工是常年缺,而春节只不过是放大了这一现象。”上海餐饮烹饪协会副秘书长金培华并不避讳地指出,“对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去餐饮行业打工的吸引力并不大。”
金培华表示,元宵节后,高峰期有所缓解,人员规模也不再捉襟见肘。倒是一些刚开业的餐厅以及小型餐饮业的招聘需求,要比中大规模的餐饮企业着急。
“雇年轻女孩是个奢望,我现在是个人愿意来干就行。”在四平路上,一家酸菜鱼餐厅的负责人如此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的要求是“男女不限、年龄不限、经验不限”,“我自己家亲戚全都上岗了,实在忙不过来”。
在这条街上,二三十家餐饮店贴出的告示,普遍起薪在5000元左右还包吃住,但记者问询下来,即便条件看起来不算太差,但依然鲜有人问津。
现实矛盾导致怪圈难破
在金培华看来,餐饮业一线缺工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诸多现实矛盾导致难以打破。
“涨薪当然是需要的,但是疫情对餐饮业造成的打击依然存在,企业成本也必须要予以考虑。”金培华如此说道。
家府潮汕菜在沪上有十多家门店,其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待遇而言,企业已经给出了自己尽可能的诚意,“我们甚至比同类餐厅的薪资还要高出近1成。”但即便如此,家府潮汕菜仍然人员存在缺口。因为费劲招来了人,但“能留多久”是个问题,流失率较高让企业头疼。
“不少年轻人觉得工作不体面。”沪华海鲜大酒楼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抱怨工作累、年轻服务员的不满大多集中于工作体验以及社会尊严感,“做得开心、舒服是首选,很少会考虑去餐厅端盘子做服务员受气。”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沪上餐饮行业服务员是越招越远、越招越偏,除了河南、山东、海南等,更是以甘肃、云南、广西等中西部地区为主,且多集中于当地的不发达地区。
多措并举“治标不治本”
面对用工缺口,沪上餐饮业也是各出其招,各想办法,力图缓和人员紧缺的矛盾。
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饮集团将视线投向了“校企合作”的模式。无论是顺风、丰收日还是沪华,他们都向记者表示,通过和人社部门或劳务中介合作,中西部职校人员输出到店为其填补了较大空白。
沪华海鲜大酒楼的负责人也表示,每次40-100人的学生团队来沪,给企业带来了急需的人员,“尽管肯定也会流失,但至少在短时期内开工不会受到影响。”
而兼职等灵活用工形式,也在被餐饮业所使用。
“我们周一到周五三班倒,因为生意不太忙,还能安排的过来。”顺风大酒店五角场店的招聘负责人表示,但是到了双休日,有时就必须依靠钟点工来救急。
按照当前的规定,上海小时工最低工资是23元。不过,记者得知,餐饮业的行情价至少是24元起,26元者居多,价高时甚至可以达到30元。
除此之外,“人头费”、“奖励金”等也是餐饮行业鼓励员工“带人”的措施。通常来说,只要你能介绍来一位新人,上岗满一月,就可以获得每月300元左右的奖金,且上不封顶。
但是,就连这些餐饮企业也承认,所有这些举措都是“治标不治本”,对缓解整体行业用工困境的作用并不是太大。在他们看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地区经济差距的消失、新生态年轻人就业观念、用人机制的传统化等都是行业需要面临的共性问题,招人难、留人难将会长期存在,甚至在未来的5-10年,说不定变得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