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天水“六措并举”力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来源:甘肃工人报 日期:2022-12-27 浏览

          据甘肃工人报消息,近年来,天水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对标目标任务,制定推进计划,成立专门机构,落实改革举措,加大经费投入,凝聚工作合力,抓主抓重抓细,协调各方,破题推动,着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尚,为实现“建强区域中心城市,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产改协作配合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改工作,将其纳入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全市深化改革总体布局,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指导方案制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门审议《天水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系统提出了5个方面25条举措。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出席工会重要会议并对产改等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将产改纳入培训计划和主体课程,为产业工人创造理论学习平台。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单位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时,把推进产改作为重要任务作出安排,进一步明确工作着力点、突破点、关键点。市委连续两年专门召开全市产改领导小组会暨工作推进会,制定年度产改重点任务清单,分项目、分类型、分行业、分重点、分批次确定30家重点企业为产改单项或综合试点单位。为把握产改政策举措,压紧压实产改责任,2019年和2020年,市产改办分两次组织市产改成员单位、各县区总工会、全市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负责同志、部分劳模工匠和优秀技术工人代表,在广州市和天水市举办了产改专题培训班。2021年5月和7月,又分别组织全市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赴河南洛阳、江苏无锡、金川公司等地方和企业,实地学习考察产改工作先进经验,为深化全市产改工作打牢了基础。市产改办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加强指导协调,健全工作机制,逐步完善重点工作台账,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工会牵头、部门协同、企业实施、职工参与的产改工作格局。


          着眼地位提高,强化思想引领,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有力。大力推行党支部建在车间、党小组设在班组。先后优化调整支部班子41个,在企业建立党组织1100多个,覆盖企业3300多户,累计投入党建经费1200多万元,集中培训企业党组织书记806人次,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党建活动阵地145个,返还市属非公企业党费84.6万元。大力实施“双培养”工程,近五年来,从生产一线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工人等群体中发展党员216名,将90名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20名省市劳动模范培养成党员。畅通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将产业工人特别是一线职工劳模、企业高技能人才在全市党的代表大会中代表的比例提高到3%左右。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出台《天水市市属国有企业引进人才管理服务办法》,从制度层面打通企业优秀人才双向交流通道,打破人才身份壁垒。制定《天水市支持企业引才招工若干措施》,从人才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激励保障等方面提出15条硬核措施,以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揽才育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共举办现场招聘会26场、网络招聘会7场,为东旭集团、华天电子等急需用人企业招聘员工5204人,有效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市委宣传部以道德讲堂、陇右讲堂、百人百课百讲为载体,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创造幸福”“强国复兴有我”“永远跟党走”“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选树宣传道德模范、天水好人。市总工会开办职工大讲堂,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中国梦·劳动美”劳模事迹宣讲报告会系列活动,特别是在每年“五一”前后,开展致敬劳动者亮灯活动,集中时间宣传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等先进集体以及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陇原工匠、天水工匠等先进个人事迹,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有力凝聚起了全市广大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发挥牵头职能,实施十大行动,全市产改重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市总工会作为推进产改工作牵头部门,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注重激励,树立标杆,以“劳模创新、班组创新、职工创新、建功立业、技能提升、天水工匠、健康幸福”等“十大行动”为抓手,有力促进产改工作走深走实。建立每两年一届的天水市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评选,每五年一届的天水市劳动模范评选表彰机制。(下转二版)(上接一版)近年来,累计推荐授予全国、甘肃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43人,天水市劳动模范199人,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状和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160个。倾心关爱劳模生活,推动劳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累计组织460多名全国省市级劳模开展疗休养活动,为1050名全国省市劳模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720多万元。把劳模创新、班组创新、职工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推进产改的切入点,共推荐命名陇原工匠2人,甘肃省十佳创新明星班组4个,创新型班组12个,建成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11个,陇原工匠实训基地1个,甘肃省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5个,创建市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41个,市级创新型班组40个,推荐评选省、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62项,选树命名天水工匠34人。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开展生产型、技能型、智能型劳动竞赛30多场次,参与职工2.6万多人。连续举办五届职工职业技能运动会,累计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167项,参与职工2.6万人次,853人获省市技术能手和技术标兵称号,408人晋升技术等级。向上争取资金30多万元,在星火机床有限公司设立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市总工会累计下拨50万元专项资金,培训一线产业工人2200多人,形成了“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五位一体的技能素质提升体系。


          倾心维权服务,真情帮扶救助,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组建全市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跨部门联动机制和工作专班,及时分析监测、排查化解影响职工队伍团结稳定的风险隐患。市人社、公安、工会等部门相互配合,深入推进“无欠薪城市创建”活动,先后追讨农民工工资6500多万元。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通过宣传培训、交流互鉴、完善措施,创建甘肃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2家,督促750户用工单位建立健全了劳动合同制度。持续推进集体协商要约季,创建省级集体协商示范单位21家。近5年来,市总工会共筹措帮扶慰问资金8200多万元,对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农民工在内的困难职工进行生活救助4.5万人次,金秋助学1.4万人次,夏送清凉3.5万人,大病救助3120人次,岗位技能培训3.6万人,发放创业借款200万元,如期完成1.1万名困难职工脱困解困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法院+工会”“人社+工会”诉调对接调解工作室8家。每年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安康杯竞赛方案》,在243户企业和56个重大项目工地开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主题的“安康杯”竞赛,覆盖一线职工1.8万人,会同市卫健委等部门督促企业对1.8万名一线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建立职工职业病监测档案2.2万份,11户企业和9个班组荣获全国、省“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优胜班组。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通知》,建立天水市互助保障工作代办网络,累计参会单位160多家,发展会员3万人,缴纳会费400多万元,为21名受助职工发放互助金20多万元。


          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引育并举,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等成员单位先后制定出台《天水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21—2030年)》《天水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办法》《天水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奖励办法》《天水市十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市总工会本级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班组创新、劳模创新、劳动竞赛、技能提升、劳模工匠评选和职工创新成果奖励。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学技能、钻业务、求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激励技术人才创新创造”为目标,积极鼓励全体员工立足岗位,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进行发明创造,持续开展了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三新三小”智能型劳动竞赛,近3年来,共取得职工技术创新成果366项,很好地营造了学业务、钻技术、当标兵的浓厚氛围。中航天水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管理类、技术类、技能类”三个通道培养产业工人,共设置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能专家、高级技能专家、特级技能专家、首席技能专家7级技能职务晋升通道,2022年,将22名一线产业工人评聘为专家级人才。市人社部门紧扣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依托技工院校、民办培训学校等专业机构,采取岗前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等方式,持续开展技能培训、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创业培训。近年来,累计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创业培训3万人次。同时,建成17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机构,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16个工种的技能人才进行技能等级评价,6万人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产业工人中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和技能水平逐年提高。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全力促进职业素质教育提质增效。市政府出台《天水市整体推进职工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实施方案》,从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构建产教整合新业态等7个方面提出加强全市职业教育思路举措。市教育局举办全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在8所中职学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与83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师生实习、实践、实训基地,向上争取3400多万元对全市中职学校进行提升改造,不断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市人社局积极组织和鼓励市内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训培养需要,主动与各类企业对接,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骨干与技校、职业院校教师相互兼职,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总工会在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华天电子集团、天水锻压机床、天水星火机床挂牌成立校企合作基地、天水工匠实训基地、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先后组织市职业学校深入到长城电工、西电合金、中航飞天、锻压机床等18家产改试点企业,指导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甘肃机电学院还专门开设华天班,成立锻压产业学院,聘请甘肃省劳动模范、天水工匠、天水锻压焊工高级技师安琪为客座教授,签订培训协议。通过校企合作,推行“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模式,学校骨干专业教师进企业理论教学、企业高技能人才进学校实操教学,通过集中培训、师傅带徒、岗位训练、设备轮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培训3600多人次,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了实用型技能人才,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市科技局、工信局推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组织锻压、电传、星火等企业与西安交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成立“甘肃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院”“甘肃省集成电路制造材料创新联合体”,建成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2家,引进国外人才11人次,全市130多户企业与国内外15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组织实施科技合作项目18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