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近年来,随着人才自由流动成为常态,城市之间尝试通过签订职业技能等级和专项证书互认备忘录、成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等方式,打破人才流动的“藩篱”。记者采访获悉,不少务工者期待证书跨区域、跨企业互认能得到更有效的执行,并在医疗保障、就地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更高程度的政策倾斜。
“这在5年前,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想都不敢想。”近日,持有中级技工证书的王川江听说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同从四川来到重庆江津务工的工友告诉他,持有特级技师证的在江津区购房,可以获得单套房价总额10%、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购房补贴。这也加快了他备考高级车工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人才自由流动成为常态,越来越多城市通过放宽落户政策、发放购房租房补贴、探索“一试双证、多地互认”等方式提升吸引力,城市之间也通过签订职业技能等级和专项证书互认备忘录、成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等方式,打破人才流动的“藩篱”。对此,《工人日报》记者采访获悉,不少务工者期待证书跨区域、跨企业互认能得到更有效的执行。
技能证书互通互认助人才流动
今年42岁的王川江曾是四川一家农用器械生产厂的中级车工,年轻时跟随村里的务工大军,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务工。随着年岁渐长,他尤为希望在城市站稳脚跟。
2021年,器械厂大规模减产,职工收入下滑严重,王川江与另外两名同事来到重庆寻找机会。因持有中级技工的证书,他们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目前,我的高级车工理论学习已经进行了大半,相信今年应该能升一级。”王川江说,技能证书跨区域互认互通后,让他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更有归属感。
王川江口中的“技能证书跨区域互认互通”,指的是2020年7月3日,在重庆市举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能力建设协同发展启动仪式上,四川和重庆签订的职业技能等级和专项证书互认备忘录,明确持有两地人社部门颁发的高级职称证书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跨地区、跨单位流动时,无需重新评审或确认。
相比之下,没有赶上好政策的周旭阳,就经历了一番波折。周旭阳老家在四川广安,原本是重庆一家民营制造企业的高级焊工,在2016年被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破格晋升为电焊工高级技师。彼时,年仅30岁的他,成为了该企业最年轻的高级焊工,更被同事誉为“农民工偶像”。
2017年,企业因生产经营出现问题而濒临破产,周旭阳决定回到四川另谋出路。然而,在与成都的几家制造企业接洽时,招聘人员明确告诉他,要享受高级技师的待遇,需要拿到省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证书。“工作很好找,但工作内容及待遇和普通焊工没两样。”现实情况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各项利好政策正加速推进
“通常情况下,高级焊工一般年龄都在40岁以上,企业可能担心我太年轻,高级焊工称号有水分。”最终,周旭阳决定留在重庆找工作,却意外收获重庆各大国企、民企伸出的橄榄枝,开出的条件也十分优渥。经过综合考量,周旭阳选择了一家能给他充分自主权的民企,并在重庆安家落户。
由于人才流入地不承认外地考的各种技能证书,技能人才的择业、发展遭遇天花板限制。事实上,前些年,川渝两地与周旭阳有类似经历的高技能人才跨区域、跨企业流动遇阻的现象不在少数,这也让不少技能技术人才发出了“不被认可的证书,等级再高也没用”的叹息。
自2020年以来,川渝人社部门签署多层级各类合作协议114份,涉及川渝职业体系共建、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贯通发展、共建共享人才培育平台等领域。其中,技能证书两地互认机制已惠及700余万技能技术人才。这给川渝两地的技能人才带来了同城待遇的红利,还让外来高技能产业工人们享受到了购房补贴、随调随迁、入学安排等优惠政策。
目前,城市之间针对证书互认的利好政策正在加速推进,以打破人才流动的“藩篱”。今年3月初,珠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成立,助推实现两地技能人才互通互认。2月23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人社合作第八次联席会议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会上签署了川渝人社2023年“十大行动”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川渝两地将持续深化技能人才评价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力资源品牌。
互通互认要“一把尺子量到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名取得了中级、高级技能等级认定的职工表示,尽管川渝地区人社部门规定两地技能证书可以跨区域、跨企业互通互认,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仍只认本地或本企业出具的技能等级证书,外来务工者仍需在入职一段时间后重走考证流程。
同时,还有部分高技能人才表示,希望川渝两地相关部门对流动的技能技术工人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提高表彰奖励标准,拓宽奖励覆盖面,并在医疗保障、就地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更高程度的政策倾斜。
对此,从事人力资源工作20余年的肖勤认为,专业技术职称互通互认实现难度不大,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互认还要走很长的路。他向记者分析道:“某些企业、地区存在为了达成增加特定等级技工数量的指标,出现把关不严、滥发证书的现象;同时,每个用工单位对技术的要求不同,且政府委托评定盖章的第三方机构并不能代表行业整体的水平,也导致了证书不被认可的现象。”
在肖勤看来,要真正实现技能证书互通互认,必须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相关部门、行业、企业、院校应该共同协作,制定技能认证考核的统一标准,并通过审核认证机构、监督审核过程等方式来保证证书认定结果的有效性。
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联合开展职称、职业技能等级互认之初,便提出通过组织两地专家共同编制开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推进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证书互认和数据互通,促进两地技能人才评价互通互认。2022年底,川渝两地开展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交叉互评工作。“目前,川渝两地人才评价初步实现‘一把尺子量到底’,后续还将继续深化在认证方式、标准体系、职业分类、考试内容等方面共治共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