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去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围绕建立和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作出科学规划和重点部署。
近年来,阳山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推进“人才强县”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阳山着力挖掘、培养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从业者,全力打造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培育“匠人”▶▷
锻就乡村振兴之力
《意见》提出,乡村工匠主要为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能够扎根农村,传承发展传统技艺、转化应用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技能人才。
近年来,阳山积极用好政策、做好评审、抓好宣传,挖掘和培育“匠人”,锻就乡村振兴之力。
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乡村工匠培训和评价的试行办法》等相关政策,近年来,阳山积极举办乡村建筑工匠培训班,鼓励和支持乡村工匠带头人依法承接小型工程项目,将乡村项目建设流程化繁为简,提高建设效率。并坚持挖掘培养一批、传承一批、壮大提升一批乡村工匠,形成师傅带徒弟的激励机制,就业一人、带动一户、辐射一片,为乡村振兴注入本土人才活力。
同时,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对全县涉农非公企业、家庭农场、烹饪和家政等人员提供网上申报、纸质申报两种申报途径,依照环节对乡村工匠生产应用专业、家政专业和烹饪专业进行评审,严把评审质量,着力抓好材料审核,确保把素质高、能力强、知识水平过硬的乡村技术优秀人才评上来、推上去,促进高素质乡村技术人员发展。
近年来,县人社、住建、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培育乡村工匠政策宣传力度,指导乡镇在村委会、村小组等宣传栏张贴告示,镇村充分利用村口大喇叭播报、动员网格员信息员通过微信工作群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网格内群众进行宣传,鼓励符合申报条件的乡村人才进行申报,积极引导农村专业人才参加,营造乡村振兴带动乡村工匠,乡村工匠打造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守牢“匠心”▶▷
铸就乡村振兴之魂
走进大崀镇松林村,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居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仿若一幅缀满了珍珠的动人画卷。
乡村工匠赖章积极响应松林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充分发挥自己的“手艺活”,助力大崀镇“湖光山色·诗画田园”美丽乡村风貌带创建。目前已完成特色村以上档次的美丽乡村开展农房微改造民居3002栋。
近年来,阳山通过赋能人才存量、壮大人才增量、稳住人才变量,守牢“匠心”,铸就乡村振兴之魂。
阳山积极建立健全发现培养乡村人才的长效机制,通过政策扶持、乡情感召等措施,回引在外优秀乡村人才,让懂技术、懂专业的乡村人才加入振兴乡村“大浪潮”。
乡村工匠谢应格,毕业后返乡创业,带领工匠团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岭背镇蒲芦洲村的建设过程中,带动村里近100人加入施工队伍,助力村民就业增收。
在挖掘现有乡土人才的同时,阳山加快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专业人才队伍。2022年,邀请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对全县35名乡村工匠进行了专业性培训和实践性的全程指导。此次培训既解决了参与培训人员的积极性问题,也解决了建筑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推动了更多乡村人才加入乡村工匠队伍,壮大人才队伍。
此外,阳山也坚持事业留人,支持党员干部、乡土人才带头参与乡村建设,优化乡村工匠就业环境,以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人才内在活力,让乡村技术人才有前途、有奔头。
近年来,阳山搭建大师工作室学习平台,聘请专家学者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校企合作的形式,为有意加入企业的乡村工匠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让高技术人才把知识技术应用到高质量建设中,实现用人单位和乡村工匠双赢的局面。同时,鼓励本土能工巧匠参与新农村项目建设,挖掘出一批有技术、有想法、有责任心、有故乡情结的“四有”本土工匠。在打造“四小园”时,充分发挥工匠才能,用巧手、用匠心为大家打造各具特色的“四小园”,把“四小园”建设做精、做实。目前全县2064个自然村开展“四小园”建设,占比99.37%。
打造“匠品”▶▷
绘就乡村振兴之美
近年来,阳山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工匠在开展日常工作中坚持与村民主体、乡村特色、美丽乡村相结合,打造“匠品”,绘就乡村振兴之美。
据了解,在乡村建设初期,村民对建设项目并不支持,建设过程中存在村民寸土不让、各执己见等实际难题。为此,工匠们不断寻找突破口,常与村民交流和来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逐渐得到村民理解。乡村工匠先将一些旧泥砖房作为样板,配上精美墙绘进行改造,以实际效果打动观望的村民,从而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厚实的群众基础。
日常工作中,乡村工匠注重依托各村实际,以“守护乡愁、打造乡村之美”为理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到花少钱、办大事。以大崀镇松林村为例,乡村工匠将村中鹅卵石收集起来,以备农村风貌提升工程。
同时,工匠们秉承着乡村建设要保留乡愁、建新不一定要拆旧的理念,对废旧房屋进行改造活化。在岭背镇蒲芦洲村坑一村小组,有一个大门缺失的破旧谷仓,工匠们在乡镇周围寻找古老的木门进行采购安装,再依托一个墙体画的配合,将一个旧谷仓改造成美丽的观景平台。如今,村中随处可见的贴石、墙砖、瓦纹,无不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韵味。
此外,工匠团队还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中的旧瓦房、各村的青砖屋等,安排工人把保存乡土味建筑的古旧材料用到乡村建设中去。并大力回购农村自建建筑的剩余材料,向村民购买建房时用剩的砂石材料,加强囤放材料的利用,为整洁的人居环境打下长效基础。七拱镇隔坑村在建设中,秉持“以实干理念建设美丽乡村,注重生态美”的理念,用原有生态做“墨水”,绘好“岭南乡村图”,在村庄沿河建设“孔明车”,凸显乡村山水之灵。2022年,阳山县完成市下达28条特色村建设任务并通过市级验收,完成率达100%。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市级美丽乡村1601个,其中特色村157个、生态村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