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沧州市出台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沧州篇章人才强市建设行动方案,聚焦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产才融合典范市、青年人才理想城、营智环境标杆地,今年组织实施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引智、人才创新高地、高精尖人才引领、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硕博人才集聚、支持产业强链延链补链、高等教育资源助力、技能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精准服务保障等十大专项行动计划。
到2025年,人才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人才强市建设全面实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更加融合,集聚一批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高层次人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与沧州人才需求契合度显著增强,本地培养人才能够满足沧州中高端人才的需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足鼎立”的人才培养方阵基本形成。人才红利加速释放,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大幅提高。人才投入持续增长,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构建更具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生态,推动形成人才竞相奔涌的良好局面,全面建成人才强市。
坚持按需引才、以用为本导向
渤海新区黄骅市政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现受聘于渤海新区黄骅市泰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的王欣博士,入职以来,为解决高端零部件精密冷锻成形及模具制造实际生产中“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提高模具的制造精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引进了沙迪克油割机、牧野放电机等高精密进口数控设备,并先后攻克了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核心部件的冷锻成形模具制造技术,实现了转向节叉的一体化成形,提高了汽车产品的安全性,生产成本降低了30%以上。这是沧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生动实例。
今年,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引智行动计划中,沧州市着力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合作品牌,对央企、国企、知名跨国公司、国家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大学等在沧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和研发总部,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利用毗邻京津地域优势,鼓励用人单位柔性引智,研究出台柔性引进人才举措。出台“人才飞地”支持政策,精准打造一批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设立“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加强与外国人才项目对接。
同时,实施人才创新高地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全省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支持渤海新区黄骅市实施沿海经济崛起带人才专项和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支持专项,利用京津冀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延伸政策,积极承接京津项目,持续开展国内重点大学博士后挂职活动。依托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把北京医药技术人才优势和天津企业创新能力优势转化为沧州吸收改造优势。支持沧州经济开发区发挥沧州市科技创业中心、武汉理工大学京津冀协同(沧州)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沧州创新研究院等引才平台作用,在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新进展。支持沧州高新区深化与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沧州膜材料高端人才聚集地。
在高精尖人才引领行动计划中,围绕构建沧州重点产业体系,坚持按需引才、以用为本导向,高质量实施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全职引进工作,落实安家费和科研经费支持政策。强化院士智力引进,院士工作站和院士重点合作单位达到15家,合作院士15名以上。加大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高端人才、省管优秀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组织参与“中国河北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大会”“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等招才引智活动。
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行动计划。每年定期发布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搭建企事业单位与专家人才精准对接平台。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招聘等急需紧缺人才专项招引工作,引进急需紧缺人才5000人以上。支持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开展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人才试点,培养更多实用型、工匠型、技术型人才。发挥省级以上开发区主阵地作用,建立招商与引才双招双引机制,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调联动。
实施硕博人才集聚行动计划。开展市直事业单位博士学位研究生、“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选聘工作。常态化举办“沧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沧州市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会”等系列活动。整合市县力量,加大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才力度。加强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十四五”时期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1个以上。落实高校毕业生租房购房补贴、人才公寓支持、住房公积金贷款和自主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
补齐主导产业链人才短板
中国石化沧州炼化公司特级技师王卿,工作24年来,扎根一线,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汽油煤油柴油加氢装置操作工技能大师。她克服连续重整装置工艺复杂、利旧设备多等困难,组织成立平稳率提升攻关小组,装置运行平稳率超过99.8%;她带领团队解决重整汽油芳烃含量偏低难题,不断挖掘加热炉节能潜力,管理和技术手段双管齐下,实施26项降本增效措施,月降低连续重整装置动力费用51万元。
今年,在支持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计划中,沧州市用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引才平台,引进急需的高水平专家团队,补齐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的人才短板。支持县(市、区)用好省科技特派团平台,推动科技特派团与本地更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度,大力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化管理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提升从业人员数字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制造、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职称评审作用,培育壮大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助力数字化沧州建设。
实施高等教育资源助力行动计划。加快沧州师范学院硕士点建设,创办一流学科,加强基础学科和服务区域产业科研能力建设,引导激励更多本科专业向应用型方向转变,全面提升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办好办强化工专业、涉农专业和服装服饰专业,积极服务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优势专业试办本科教育,建好国际融媒体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中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完善实习实训设备,配齐配足专任教师,扎实做好主城区职教园区建设。实施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工程,加强基础设施、教师队伍、教育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征集企业创新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通过“揭榜挂帅”,引导高校将科研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制定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体举措,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完善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普遍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技工院校大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次以上。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确定技能人才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岗位等级,自主开发制定岗位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式开展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的竞赛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并落实竞赛获奖选手表彰奖励、升学、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等政策。
为人才提供精准服务保障
今年,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行动计划中,沧州市突出治理“唯帽子”问题,取消和人才“帽子”相关的排名、评比检查、宣传等活动。完善市级人才计划,明确各类人才计划支持期限,建立健全人才计划入选者退出机制。持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畅通申报渠道,健全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完善职称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每年组织申报评审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保持在2000人以上。实施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简化科技项目、人才计划等申报和过程管理。落实科研助理制度,为科研项目负责人配备专门科研助理,在预算编制、设施运行维护、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服务。
此外,实施人才精准服务保障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建设,集中为沧州狮城人才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深入实施沧州狮城人才服务卡制度,落实好编制、配偶及家属安置、子女入学、住房安居、医疗保健等保障措施。推动人才工作数字化建设,升级完善沧州狮城人才服务卡平台,细化完善沧州狮城人才服务卡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与商业资源合作模式,推动沧州狮城人才服务措施提质增效。探索建立沧州市青年人才驿站,提高青年学生来沧求职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