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去年以来,本市推动实施首都技能人才“金蓝领”培育行动计划,聚焦制约技能人才工作的短板弱项,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着力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建设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让技能人才切实感受到“地位提高了”
28年埋头躬耕,首旅集团所属企业北京民族饭店的中式面点厨师赵会连用一款款精美绝伦的中式面点传播“中国味道”。他的龙须面技艺可以将面拉成上万根如头发丝般的面条,还有着塑造多种糖质器皿和摆盘装饰的糖艺绝活。一带一路、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大型活动的茶歇服务,都指定他担任面点大师。赵会连主导的“艺點倾心”“饽饽时光”等品牌的推出,成功复原古代宫廷糕点。“饽饽时光”自开业以来,已陆续推出百余种产品,为企业创收增效1600余万元。
技能创造价值,赵会连也接连获得多项殊荣,包括国际烹饪艺术大师、中国烹饪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北京大工匠、“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还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这让他觉得,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切切实实地提高了。
近年来,本市一批国有龙头企业率先建立了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实现技能与待遇“双提升”。比如首钢集团制定实施《首钢工匠评选管理办法》,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评选两届23名“首钢工匠”,每人一次性奖励10万元,每月发放1万元工匠津贴。北京电控不断拓宽企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目前已评选奖励36名公司级首席技师,由电控公司及所在单位分别给予专项资金奖励和支持,纳入公司人才库,在培训培养、技术交流、休假体检等方面给予优待,同时薪酬水平基本与专业技术人才相当。
大师工作室“批量”培养能工巧匠
如何将精湛的技艺传承下去,是时代给出的必答题。北京市为技能大师建立的大师工作室,成为“批量”培养能工巧匠的摇篮。
30多年前,首钢集团的刘宏继承了“神焊枪”王文华的衣钵,成了电焊圈里少有的“女焊花”。她连续考取电焊中级工、焊接高级工、焊接技师、高级技师,多次获得集团内部焊接大赛冠军,数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斩获大奖,硬是在这个“男人的行当”里打拼出一片天地。
“师带徒”一直是首钢的优良传统,也是刘宏最大的心愿。刘宏也学着当年师傅教她的样子,身体力行传帮带,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2013年,北京市“刘宏电焊工首席技师工作室”成立,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刘宏在工作之余,为焊接技师和班组长授课,培养焊接后备人才。她先后带出了7名高级技师、1名技师、12名高级工。徒弟们也多次在北京市级乃至全国级的焊工比赛中斩获大奖。
近日,本市还修订印发《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加大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资金支持力度。初次认定为市级工作室的,按照每个工作室3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助;已经认定的市级工作室,经绩效考核后,等次为优秀的,可按照每个工作室20万元的标准给予追加资助。
“新八级”让蓝领工资增幅不低于企业负责人
“让技能人才‘高’起来,‘能’起来,‘兴’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技能人才的队伍中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金蓝领”计划,本市将着力实施四项行动——企业职工稳岗兴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群体定岗扩岗技能就业行动、多元化技能评价行动、技能表彰激励行动。
对于人们最关心的晋升及待遇问题,“金蓝领”计划提出: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支持企业探索建立“新八级”技能等级考核评价机制,推行企业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试点。依据本市出台的《关于做好技能人才薪酬激励相关工作的意见(试行)》,企业可探索建立学徒工、出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等“新八级”岗位绩效工资制,或设计其他体现技能分配“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导向的薪酬激励方式。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资增幅应不低于本单位管理人员。
推进职业院校毕业生评价,建立产业导向的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模式,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打造以赛选人新生态格局,筹备举办首都“金蓝领”百行百业职业技能大赛,不拘一格选拔新时代北京工匠。
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待遇,支持事业单位招录技能大赛获奖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支持用人单位聘用本市职业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并择优申请办理毕业生引进,支持优秀高技能人才破格参评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