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漯河一所民办小学公开招聘50名教师和管理人员,考试现场要求老师操刀切菜,成为市民热议话题。做饭切菜,看似与教育关系不大,其实不然。
一个会做饭的人,肯定是一个生活能力、独立意识都很强的人,凡事不依赖、不等靠观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更有利于独立开展工作。而且让这样的人当老师,对于孩子生活意识的提升、生活品质的锤炼,都会是一个积极的助推。特别是“主动啃老族”已经成为社会常态,这种“独立型老师”,就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精神拐杖”了。这样的老师会拿出丰富、实用的生活经验,尽可能教育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担当、敢作敢为的人,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人格品质和责任指数。
所以,“招教师考切菜做饭”,看似在考察生活技能,其实也是在考察精神情趣、幸福心态等方面。这样的“情趣老师”,给孩子送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从容自信、淡然恬静的精神导引,让孩子成为一个充满情趣、懂得生活的人。久而久之,还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和阳光心态。
这样的选拔更能选出脚踏实地、务实肯干者。因为有了做饭等实实在在的劳动锻炼,这些就业者的就业期待会更务实,心态更平和,他们更能适应工作和环境。
最后,这样的选拔更是对 “书呆子学生”的无意淘汰。如果因为学习钢琴等,就不再学习家务劳动,放弃家庭责任等,虽然不能说这就是一种失败,却是一种“发展残缺”。美国哈佛大学曾对一个地区的400多名儿童做过一项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他们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这样的考试标准、人文标准多了,更多的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勤于动手,这对于孩子的和谐发展、远景发展,不能说不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和“指挥棒效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