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这群青年“玩转”大鹅产业链 带动大量就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25-04-10 浏览

          提起大鹅,很多人会想到:铁锅炖大鹅。一只鹅从鹅蛋到鹅肉,要经历哪些环节?大鹅能带动哪些产业发展?

          近日来到养鹅大市——黑龙江省嫩江市。2024年,该市出栏271.2万只鹅。几天来,记者陆续走访嫩北农场、海江镇、伊拉哈镇、大西江农场、鹤山农场等地,发现一群年轻人正在“玩转”大鹅产业链。

          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也带动大量就业

          1987年出生的李福生“玩”出了新花样——用鹅血和鹅油做化妆品。

          “鹅血冻干粉可以做面霜,鹅油可以做护手霜。”李福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已经和广州的一家化妆品公司合作了,“我出配方设计,他们加工”。两款产品的市场目前还没有完全打开,“但我想试试水”。

          做化妆品是李福生的“副业”,他的“主业”是做以卤鹅为代表的深加工产品。2024年,他公司的卤鹅线上销售额近3000万元。记者采访李福生时,网购平台的提示音不断,现场多名客服正在回答消费者提问。

          对于几千万元的销售额,多年前还是上班族的李福生想都不敢想。2012年,他从东北林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央企工作。26岁时,他成为总经理助理。考虑到父亲身体不好,2016年,李福生回到嫩江与发小一起创业。听说儿子要回来,父亲一气之下曾经拒绝治疗。“我非常上火,只能把企业做好,让父母看到,其实创业也还可以。”

          “大家都说鹅产业不错,我调研了一下,当时整个嫩江甚至全省,养鹅的不是特别多,做深加工的企业也很少。”2018年,李福生开始养鹅。从2018年的1万只到2024年的8万只,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他的公司也逐渐过渡到了利润更大的深加工环节。

          1988年出生的退伍军人梁文军也在养鹅中挣到了钱。去年,他家一共出栏7万只鹅,净利润200万元左右。“政策很支持,养大鹅有补贴。”梁文军口中的补贴分省级和市级两个层面。按照2024年的政策,梁文军拿到了7万元补贴。

          据悉,嫩江市政府还为规模养殖场提供短期贷款贴息支持和保险补贴。2024年,嫩江市大鹅保险投保294.6万只,保额1.4亿元,仅保险补贴一项当地政府支出277.5万元。

          鹅产业除了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其上下游产业链还可带动大量就业。嫩江市畜牧兽医总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按照养殖500万只鹅计算,养殖端就业人数达1200人,屠宰加工企业就业人数达370人,鹅深加工产业就业人数达270人,同时,还可催生技术服务队、鹅经纪人等就业人群。

          得吃苦,还得敢创新

          鹅产业虽然利润可观,却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行业。

          1984年出生的宋凌宇此前在北京一家科技企业上班,后来回乡养鹅。刚开始他养了2000只,“摸索着干”。因为不懂防疫,小鹅一死死一片。很多时候,他凌晨两三点就得开车去齐齐哈尔买抗病毒血清,回来后紧急给鹅打,“一整就是一宿”。

          2022年是宋凌宇最崩溃的一年。那一年,他养了7万只鹅,死了近3万只。但当年年底鹅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13.7元一斤。整体算下来,宋凌宇还有得赚。这也是他没有放弃这个行当的原因,“养鹅得沉得住气”。今年,他计划养10万只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海江镇见到宋凌宇时,他正安排工人烘干饲料,为即将到来的“10万大军”准备“粮草”。

          梁文军在鹤山农场养了5000只种鹅。这里将日产2000枚种蛋。为了提高产蛋率和蛋壳硬度,梁文军化身“营养师”,在饲料中加入鱼肝油、维生素,为鹅增加各类营养。

          最近,已有鹅陆续产蛋。梁文军说,种蛋的售价和受精率有关,他领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一个房间,火炕上放着一个小型全自动智能孵化器,上面显示箱体温度、湿度等信息。孵化器里面有3层,还做了记号。梁文军说,他想比较一下受精率,然后调整鹅棚的温度、湿度、光照。

          1986年出生的王洪刚是位于伊拉哈镇的嫩江市寒鹅孵化基地的负责人。走进基地,一个个小房间敞开大门,内部是摆放鹅蛋的架子。每个小房间都有自己独立的智能控制系统面板,能实时显示温度、湿度等数据。

          在做鹅蛋孵化之前,王洪刚养了5年鹅,一共养了20多万只。那时本地没有大型孵化场,买小鹅基本得去哈尔滨等地。但长途运输对刚破壳的小鹅是一大难关。“能不能自己建一个孵化基地?”去年,王洪刚投资了200多万元,从安徽请了4名专家,在嫩江建了一个孵化基地。

          王洪刚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算了一笔账:孵化基地一共有50个孵化箱,一批次可孵化50万枚蛋,整个孵化季(共3批次)可孵化150万枚蛋,一枚蛋预计能挣8毛钱,150万枚蛋就能挣120万元。他已经和6家种蛋养殖户签了协议,预付了10万元定金,“优质种蛋得抢”。

          从事大鹅屠宰加工的李志涛1988年出生,在嫩北农场拥有一家大型屠宰加工公司。

          每年6-11月是他最忙的时候,屠宰线上最多有150多人同时工作。他的公司不光承接屠宰任务,还销售白条鹅。利润最好的一年,有3000多万元。

          在大鹅屠宰加工行业多年,李志涛坦言,如何降低人工成本是他经常考虑的问题。在他的公司,人工成本占企业运营成本的20%左右。因为目前还没有高度自动化机器能完全替代人工,“有些长在鹅肉里的毛,还得人来拔”。

          前些年,李志涛的公司上线了一套食品工业用松香甘油酯脱毛生产线。今年,他计划再上一套新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