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当最优秀的技术工人,必须做到能维修解决全国铁路钢轨焊接行业设备和进口设备的疑难故障,必须做到只要接到命令,马上出发。”郭晋龙说。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上,全国劳动模范、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地铁运营公司首席顾问郭晋龙从普通工人到“工人发明家”的励志故事,深深触动了职工群众。
5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精心遴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6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5人组成宣讲团,走进自治区12个盟市的企业、车间、班组、学校、农村牧区等开展巡回宣讲,为职工群众送去精神食粮。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大力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融入工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通过劳模宣讲报告会、乌兰牧骑慰问演出、名师讲堂等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响彻北疆大地。
家门口的“思政课”让宣讲润物无声
“我认为劳动精神是‘你能干什么’,工匠精神是‘你怎么样才能干好’,劳模精神是‘怎样把你干好的传承下去’。”在兴安盟快递园区的互动式分众化宣讲中,全国劳动模范、内蒙古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中山分公司快递员李晓望与“快递小哥”分享自己对“三个精神”的理解。
除集中宣讲外,宣讲团还采用情景式宣讲、互动式交流等新颖形式,走进企业与一线职工共同开设“车间课堂”,结合工作场景讲述奋斗故事。
在学校,举办“劳模与学生面对面”活动,通过问答交流、经验分享,拉近与青年学子的距离。在林区,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全程直播开展宣讲活动,扩大覆盖面,在职工群众中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主旋律。
据了解,宣讲团分东西两线同步推进,覆盖全区12个盟市,集中综合宣讲13场,分众化、差异化宣讲36场。通过“事迹报告+互动访谈”的立体化形式,在产业工人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中巡回宣讲,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可感可触,润物无声。
文艺轻骑兵传递时代强音
开着演出车、带着灯光音响等设备以及各种乐器,北疆职工乌兰牧骑队员们去往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某边防哨所,为驻守北疆的官兵献上精彩纷呈的演出。
演出现场,歌舞《边疆处处赛江南》、独唱《八千里边防大北疆》、马头琴演奏《万马奔腾》等充满特色和军旅情怀的节目轮番上演,筑牢军民团结“连心桥”。
“北疆职工乌兰牧骑的演出,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及工会组织的关心关怀。”“我们将继续守好边、固好防,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精彩的文艺演出让驻守北疆的官兵干劲十足。
一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高度重视职工乌兰牧骑的建设和作用发挥,先后组建7支北疆职工乌兰牧骑,每年开展60场“暖边北疆行”送文化下基层慰问演出。
从林场、草原到沙漠、口岸,北疆职工乌兰牧骑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扎根北疆、服务职工,行进上万公里,把300多场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文艺节目送到了绵延数千公里的边境口岸、大漠戈壁上的电力巡检站、茫茫草原上的风电场和大兴安岭深处的瞭望所等场所,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多元形式,将党和工会的声音和关怀全方位地传递到千家万户。
宣讲效应持续“发酵”
一张桌子就是宣讲台、生产车间成了大讲堂。连日来,劳模工匠宣讲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内蒙古各盟市、产业工会陆续开展劳模事迹宣讲活动,持续在全区掀起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的热潮。
“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让我受益匪浅,对以后的技能训练和就业方向有了更多认知。日常训练中,我要刻苦钻研,继续努力,多参加比赛发挥自己的实力,今后为企业发展添光添彩。”谈到未来的职业规划,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2402班学生徐漫熙信心满满。
内蒙古自治区总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融入工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围绕“讲什么”“谁来讲”“向谁讲”“怎么讲”等问题,组建百名“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专家名师库,培训百名劳模工匠宣讲骨干,为2000多万人次职工开展宣讲,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思政课学习,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职工主题阅读活动、举办职工文艺演出、职工主题演讲比赛等,通过职工书屋、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职工服务阵地以及“内蒙古总工会”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助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新时代北疆职工队伍。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丰富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形式,扎实做好助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提升职工素质等各项工作,积极构建大宣传格局,不断提升工会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