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率先实现工伤医疗费“电子票据+智能审核”报销新模式
近日,市民李女士来到威海市社保大厅窗口进行工伤医疗门诊费用报销。工作人员在系统内获取电子票据后,运用智能审核技术完成了该工单的审核,很快报销款项就拨付至李女士银行账户。这是威海市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拓展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首次实现工伤医疗费智能审核报销,系山东省首例。
作为全省“工伤就医收费电子票据共享应用”试点城市,威海市积极打通人社内部与省财政系统数据,实现工伤就医收费电子票据共享应用,同步建立工伤保险项目目录、标准审核规则库和伤病分离模型、医疗行为合规模型,实现工伤医疗费智能审核报销。
目前,在报销工伤医疗费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工伤经办系统,自动获取电子发票及其对应的时间、明细、金额等信息,运用大模型等技术,与系统内置的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耗材目录、标准数据等进行智能匹配审核,自动识别扣减“目录外项目、超限价收费、非工伤用药”等费用,核验后按规定进行报销结算。
据了解,“电子票据+智能审核”模式既能减少手工录入风险,保障电子票据、医疗费用等的真实性、合规性,降低工作人员票据验真难度,又能简化前台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保障基金安全。
“传统报销模式主要依赖于人工线下逐条与工伤目录进行核对审核,审核一笔2万元的医疗费,通常需要1个小时,整体经办效率低、易出错。”威海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工伤医疗审核科负责人李国玉说,实现智能审核以后,办事效率提高90%以上,报销审核效率提升90%以上,规避了手工操作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