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新职伤”扩围,进一步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意外保障网”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日期:2025-07-21 浏览

          近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再“加码”。

          7月7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运输途中意外伤亡货车司机帮扶救助的通知》,提出加强职业伤害保障,推进同城货运行业职业伤害保障应保尽保。

          7月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通知》,决定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据悉,自今年7月1日起,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以下简称“新职伤”)在原有试点的7个省份、7家平台企业基础上,新增天津、河北、辽宁、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西、宁夏等10个省份,增加出行行业的滴滴出行、即时配送行业的顺丰同城、同城货运行业的滴滴货运和满帮省省等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覆盖全国半数以上省份,体现国家对灵活就业群体的关怀升级。

          随着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以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不断壮大。全国总工会2023年发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经常在外奔波,职业伤害事故频发,引发各方关注。以货车司机为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随着数字经济与公路货运行业的深度融合,近六成司机通过数字货运平台寻找货源,困扰货车司机的社会保障问题之一是职业风险大、社会保障难,占比59.5%,位列第二。

          然而,由于现行工伤保险制度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为前提,劳动关系尚不明确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难以获得工伤保险覆盖。因此,一旦他们因工受伤,往往会陷入工伤维权困境。

          在此背景下,2022年7月起,“新职伤”试点启动。与工伤保险不同,“新职伤”不以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也不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而是由平台企业采取按单计费方式,按月订单量申报缴费,劳动者不承担费用。

          这一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伤维权难的困境。特别是对重大伤亡事故,有效发挥了兜底作用。以货拉拉为例,作为首批试点企业,该平台已累计投入金额超1.5亿,累计保障订单超7.6亿单,后续扩围后预估将覆盖平台80%以上的司机群体。从全国层面来看,截至2025年6月,7个试点省份、7家平台企业累计参保人数达1234.57万人。

          “大部分司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受伤对司机来说压力非常大,像我自己受伤的话,心里就会非常焦虑,很担心自己赚不到钱。之前我们受伤大部分都是自费处理,现在有了新职伤对司机来说也是多了一份保障,跑车心里也更踏实了。”曾参与过“新职伤”理赔的货拉拉司机荀师傅表示。此前,荀师傅搬运货物时被货物砸到腰,造成腰椎骨折。对于荀师傅这类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而言,“新职伤”无疑是织就了一张“意外保障网”。

          如今,随着“新职伤”试点省份从7个扩展至17个,标志着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迈入新阶段。此次扩围不仅覆盖全国半数以上省份,更将更多同城货运企业新业态纳入保障网,推进同城货运行业职业伤害保障应保尽保,进一步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意外保障网”。

          随着“新职伤”扩围,接下来,还应进一步完善“新职伤”制度,缩短和简化理赔流程,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受伤后能够尽快报销医疗费、获得赔付。当然,除了积极响应“新职伤”这一事后兜底政策,平台企业也应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更好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例如,货拉拉除了在试点省市试点职业伤害保险外,在其他省份,为达到一定等级的司机免费赠送人身意外险和货运险;该平台还设立关怀基金对困难司机家庭进行帮扶。

          专家表示,这些举措使劳动者及其家庭在面对突发伤害时不至于陷入严重经济困境,增强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对于平台来讲,在提升从业者安全感的同时,也有助于平台维稳与队伍稳定,吸引更多的劳动者与用户,从而提升平台的竞争力,可谓双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