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强制派单、畅通‘差评’申诉渠道……”日前,甘肃省山丹县饿了么外卖配送中心召开集体协商会议后,骑手方代表赵才玉、李鑫和陈睿旸相视而笑。随后,集体合同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生效。至此,这场历经数月的集体协商,终于取得了各方都满意的结果。
山丹县饿了么外卖配送中心有75名骑手,平均年龄35岁。他们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经常为“规矩严苛”“压力太大”等问题苦恼。运营这家配送中心的企业,也因骑手流动性大、变动频繁,而挫伤发展信心。
启动集体协商后,山丹县总工会法律保障部部长赵谦玉、工资协商指导员李博和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员周蕊莉,全程参与指导。针对骑手们共同关注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强制派单”“无理差评”等问题和企业方担忧,一项一项“掰开谈”。
历经五六次的协商修改,反复征求骑手方和企业方的意见,最终各方达成共识,拿出了成熟的合同文本。
报酬方面,明确配送费提高的具体范围和实施时间,针对不同距离、时段(如深夜、凌晨)的订单,在原有0.5元基础上差异化提升,避免“一刀切”;工作时间上,明确每日和每周最长时限,制定调休制度。连续配送4小时强制休息20分钟,每日累计工作不超过10小时,系统将自动拦截超额订单。同时,细化调休制度,骑手每月可申请2天至4天弹性调休。
通过协商,强制派单从此告别“一律强制”,骑手可自主选择70%以上的订单,强制派单仅用于保障紧急需求,且需提前告知骑手。优化订单分派算法,结合骑手实时位置、负载量、历史配送效率等数据智能调配,减少远距离的不合理派单。
面对“差评”处理,列出不可控因素的具体清单(如交通管制、突发天气、商家出餐延迟等),明确此类情况导致的差评直接免责,无须申诉。 建立“差评容错率”机制,每月允许一定数量的非主观过错差评,不与奖惩挂钩。在劳动安全和社会保障方面,增加安全培训频次,配备更完善的防护用品;与相关部门对接,探索适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参保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