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莫荣:进一步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意外保障网”
来源:人民政协报 日期:2025-08-22 浏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这一举措十分必要且迫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就业形态作为经济发展催生的新事物,在为就业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群体规模不断壮大。然而,由于其工作性质特殊,部分劳动密集型平台岗位的职业伤害风险居高不下。”莫荣举例说,以外卖配送为例,骑手们为了按时送达订单,常常在道路上争分夺秒,交通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货车司机由于长时间驾驶,疲劳作业引发的意外事故也屡见不鲜。

          “这类群体的劳动关系、工作时间等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旦遭遇职业伤害,维权和保障极易陷入困境。”莫荣说。

          2022年7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一举措是社会保险制度顺应新劳动模式的创新性改革。它突破了传统工伤保险以劳动关系为前提的限制,在待遇设计、缴费方式、经办流程等方面大胆创新。比如,按单计费的缴费方式,贴合了平台用工的灵活性,既减轻了劳动者负担,又确保了保障的全面覆盖。”莫荣表示。

          今年7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决定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莫荣认为,此次扩围意义重大。“这是基于现实需求与试点经验做出的科学决策。”莫荣表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庞大,且职业伤害风险突出,扩围能够让更多劳动者享受到职业伤害保障的福利,进一步增强这一群体抵御职业风险的能力,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对于进一步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体系,莫荣建议,首先需尽快对新就业形态进行标准化界定,明确其概念范畴与边界,“只有清晰界定,才能精准识别劳动者群体,为后续政策制定与保障措施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登记和统计监测制度及平台,实现对所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全覆盖。通过这一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劳动者就业状况、职业伤害发生情况等关键信息,为政策调整与完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莫荣说。

          “由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复杂,传统劳动法律法规难以完全适配。”莫荣建议,加快研究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符合新就业形态特征的非标准劳动关系体系;建立多元化劳动标准制度,明确劳动基准,将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休假、工伤认定、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权益落到实处。

          “数字平台作为新就业形态的依托,应充分发挥其创新技术优势。”莫荣表示,要利用大模型等先进技术,提升就业市场的人岗匹配效率,减少就业市场摩擦,助力劳动者快速找到合适工作。通过数字风控手段,加强对平台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保障劳动者薪酬及时发放,从源头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莫荣还提出,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刻不容缓。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其切实履行职业伤害保障责任,规范用工行为,对于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平台企业,必须依法严肃惩处。

          “总之,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协同合作。”莫荣表示,希望以此次“新职伤”试点扩围为契机,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落实力度,进一步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意外保障网”,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