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浙江杭州西湖区通过多种措施帮助更多新就业群体站稳脚跟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25-08-28 浏览

          城市中,外卖骑手、快递员飞驰在大街小巷,这群“赶时间的人”,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生活困境、职业挑战与成长渴望。在浙江杭州西湖区,一张从生活救助到职业支持,再到技能提升的网络,守护着新就业群体的梦想。

          来杭州求职的张家豪顺利通过快递站点面试后,却因为没钱缴纳住宿押金犯了难。美团黄龙万科站站长樊文龙当场决定自掏腰包先行垫付,随后站点又安排他入住了专为新就业群体准备的、位于翠苑街道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的集体宿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不仅如此,樊文龙还向站点申请了特殊关照:“从明天起,每天可预支50元生活费,至少吃饭不用愁。”

          贴心帮助的背后,是翠苑街道汇聚街道科室、外卖站点、保亭社区、社会组织及周边单位力量,依托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打造的“帮新团”,能够及时发现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困难并伸出援手。“‘帮新团’成员基本来自新就业群体,他们最了解自己的需求。”翠苑街道社区治理服务中心主任杨余平说。

          走进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有人在休息区的沙发上小憩,有人在学习区翻阅书籍,还有人在和专业心理咨询师聊着心事……除了“帮新团”,党建、工会、妇联、团委等各方资源力量都汇集在此,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各项服务。

          上午9点,西溪街道网约配送员吴礼辉开启了新一天的跑单。把电动车停在溪畔社区的德雅公寓前,保安张叔从“爱心冰箱”里取出一瓶冰镇矿泉水:“小吴,解解渴!”吴礼辉接过水,连声道谢。随后吴礼辉又赶往上宁新村,小区门口的友好指引地图让他很快完成了这一单。

          “以前着急进小区,跟门卫吵架拌嘴没少发生,现在不少门卫都成了朋友,对方不为难我们,我们送餐也更自觉遵守规则。”吴礼辉说。

          曾经跑单不爱去的写字楼,现在也有了新变化。以前许多写字楼不允许电动车停在楼下,送餐得多跑好几百米。“现在很多写字楼在后门为外卖员划出专门区域,只需向保安出示订单就能快速进入。”吴礼辉说。

          下午2点,吴礼辉走进一家贴着“爱心商家”的面馆。“老规矩,来一份15元套餐?”店员招呼道。扫码付款,一份足量的饭菜暖胃更暖心。路上渴了累了,街角随处可见的“暖蜂驿站”都能歇脚,里面微波炉、冰箱、充电宝等设备一应俱全。“我现在每周都参与为孤寡老人助餐的服务,能累积新就业群体志愿积分,明天就去驿站兑换一副防晒袖套。”吴礼辉说。

          2024年起,西湖区重点开展了“六大友好单元”创建工作。针对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停车难”“上楼难”等问题,以友好小区建设为牵引,推出爱“新”导引地图、爱“新”补给站等举措,全域建成447个友好小区、301个友好楼宇(园区)、8个友好景区、48家友好医院、23所友好高校和111个友好建筑工地。

          “每天送完外卖回到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更别提学习了。”2022年,当西湖区专门针对新就业群体的成长学院招生通知出现在骑手群里时,当时在干外卖员的陆书霞第一反应是犹豫。

          深入了解后,她发现学院通常在工作日晚间和周末授课,采用“面授+直播”的教学方式,即使错过了直播授课也能回放。于是,陆书霞下定决心报名。在这里,她遇见了优秀的教师团队,不仅系统学习了英语,还学习了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成长学院,西湖区与浙江开放大学合作开设创新项目,帮助新就业群体免费攻读大专或本科学历。经过两年半的学习,陆书霞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专科文凭,随后又开始了在学院的本科学习。如今的陆书霞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团队,开始做行政岗,能够游刃有余地组织数百人的大型活动。

          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徐震宇介绍,下一步,西湖区将进一步织密新就业群体服务网络,切实加强关心关爱,通过创新共治模式,将更多“治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