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教师新闻 > 内容

武大破格选拔优秀青年教师 37岁副教授当博导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7-08-29 浏览
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成长⑦

 

武汉大学破格选拔优秀青年教师

 

50名平均年龄37岁的副教授“越位”当博导

 

  本报讯(记者 张晨 程墨)尽管知道武汉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李振今年仅30岁,但当记者在武大化学学院实验室里见到他时,还是颇感意外,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李振,乍看起来像是一名普通的在读研究生,可他在28岁时就以副教授的职称被武大聘为博士生导师了。

  2002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2003年被评为副教授,2005年被学校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在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领域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同时带着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学生……李振的履历相当“光鲜”,但他却谦虚地说,他的一点点进步,都得益于学校对青年教师“不拘一格”的培养和选拔制度。

  从2005年至今,3年来,共有50名像李振这样的年轻副教授被武汉大学破格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7岁。

  武汉大学人事部部长黄泰岩说,学校对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成绩突出的青年学者,可以“越位”授予博导称号,此举除了打破博导终身制外,更重要的是增强青年教师的岗位意识、竞争意识,让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破茧而出”,尽快充当教学科研的“一线主力”,遴选青年教师当博导只是学校培养青年教师众多举措的一项。

  长期以来,学术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约青年教师发展的一个“短板”。为加速培养高水平的青年骨干教师,武汉大学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每年遴选百余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青年学术骨干,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经费总额为每人每年2万至5万元,同时,每年资助200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问、研修。“就像‘种子’一样,用较少的资金推动青年教师的创新工作,然后再争取更大更好的项目机会。”黄泰岩说。据了解,学校每年用于人才培养的直接投入就达3000万元,同时硬性规定,各学院每年经费额度中的20%以上必须用于人才培养。

  “除了资金匮乏,缺少团队优势是青年教师的又一个‘先天不足’,单枪匹马的局面直接阻碍了青年教师的发展。毕竟,很多青年教师在没有任何准备、缺乏有效培训的情况下就参与各种竞争,成功的概率很小。”李振深有感触地说,学校将青年教师分配到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或科研团队中,以科研创新团队为依托,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在学术创新团队及重大科研项目中锻造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而他自己正是其中的受益者。

  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孕育出一大批高水平的青年教师,同时,优秀青年教师的加盟也为科研创新团队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活力。以生命科学院田波院士领衔的现代病毒学科研创新团队为例,学校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了武大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P3实验室,吸收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加入学术团队。几年间,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在SARS病毒、爱滋病研究、疯牛病研究等科研前沿领域崭露头角,部分研究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有力提升了学院的科研水平,使学院实现了以优秀教学为特色向科研、教学齐头并进的成功转型。

  据武汉大学的一项数据显示,进校工作满两年的新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430项,到账科研经费7494.6万元,其中,国家重大、重点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619篇,出版专著18部,申请专利23项。新教师的人均年科研经费,高于全校教师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