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海工会多举措广泛开展“送清凉”活动,力推防暑降温工作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车间、落实到班组、落实到职工,切实做好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有效防控中暑事件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努力维护广大职工健康权益。
聚焦重点群体,精准服务职工群众。青海省总工会认真谋划,明确“送清凉”的时间、服务对象、工作要求,组织各级工会面向夏季露天作业的交通、物流、电力、建筑、环卫、公安、消防等行业和存在生产性热源高温作业场所的从业人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及时发放清凉饮品、降温食品等各类防暑降温物资,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努力做到“送清凉”贯穿高温暑期。全省各级工会累计投入资金1539.7万元,覆盖服务职工19.3万人。
履行监督职责,督促企业落实责任。青海工会把暑期安全、汛期安全贯穿于“送清凉”活动全过程,同步开展送安全提醒进企业、到一线,向用人单位发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提醒、监督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防汛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合理安排作业场景,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结合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深入企业、高温作业一线开展安全技能培训154场次,有效提升职工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
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青海省总工会安排专项资金49.5万元,由领导班子带队,组成5个服务职工工作组,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引领性“送清凉”活动,为重点企业、重点工种、重点行业送去矿泉水、饮料、蜂蜜等防暑降温物资,向相关企业负责人发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各市州、产业、直属工会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引领性“送清凉”活动,引导基层工会组织落实落细活动内容。
强化数智赋能,创新网上送清凉路径。青海工会积极探索网上“送清凉”的新模式,依托全总“职工之家”APP和省总“青工之家”微信小程序开发“清凉券”“电子兑换码”等功能模块,投入资金240.36万元,为11200名坚守在高温一线的职工送清凉,有效实现送清凉物资精准投放、便捷领取和及时供应。同时,通过微信、抖音、手机客户端等媒体推送安全知识,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防暑安全教育活动293场次。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职工防护意识。各级工会把“送清凉”与“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宣传栏、职工书屋、工人文化宫等宣传阵地作用,面向职工举办知识讲座、进行健康义诊、组织应急演练,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帮助职工了解高温危害、掌握高温防护措施和技巧,切实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