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匠心铸品牌 赋能促就业——甘肃劳务品牌与技能成果亮相天津济宁
来源:甘肃日报 日期:2025-11-04 浏览

          近日,甘肃技能大师展示交流暨劳务品牌成果宣传推介活动在天津市、山东省济宁市举办。甘肃省组织14个劳务品牌、7个返乡创业平台、4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参展,通过特色产品展销、技艺现场展演等形式,全方位展现甘肃在技能人才培养、劳务经济发展及非遗传承等方面的成果,有效提升甘肃劳务品牌在山东、天津等东部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甘肃籍务工人员在外稳岗就业、增收致富。

          劳务品牌:特色产业激活就业动能

          “这菌菇看起来真鲜美!”

          “听说高原菌菇口感不错,买点回去尝尝!”

          在“乌鞘岭菌农”劳务品牌展台前,摆放着香菇、滑子菇、羊肚菌、牛肝菌等十余种食用菌,引来过往市民争相购买。

          天祝县素有“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的美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成熟的种植技术,所产食用菌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天祝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郑海涛说,为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当地依托食用菌产业精心打造了“乌鞘岭菌农”劳务品牌,以特色产业激活就业动能。

          目前,该品牌已带动全县6200户农户投身食用菌种植,实现2.4万群众稳定就业,户均年增收超过2.1万元。其中,2600户脱贫家庭、共计1万余人通过这一产业实现就业,占总受益人数的43.3%。不仅如此,“乌鞘岭菌农”品牌效应已走出甘肃——每年组织2200余名熟练菇农赴河南、湖北等地务工,人均月收入超6000元,成为跨区域就业的“金字招牌”。

          从颗粒饱满的小杂粮、鲜嫩美味的羊羔肉,到手工刺绣的精美荷包,就连天然发酵的羊粪有机肥都成了“抢手货”……在“环州电商云工”劳务品牌展位前,当地6家龙头企业带来的36种产品,正是环县电商品牌化运作的生动缩影。

          “我们的目标是让环县的好产品走出去。”环县电商办副主任孙文杰介绍,环县电商采用“统一订单、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溯源、统一配送”的“六统一”模式,将分散的合作社和企业整合起来,形成产业合力,助力当地产业升级和群众增收。

          环县电商发展已经历十年历程。多年来,当地累计投资3亿多元,建成电商产业园,培育出3万人的电商从业群体。通过系统化的电商培训,环县不仅孵化出一批本土“新农人”主播,更通过“云工”模式创造了大量居家就业、灵活创业的机会。

          截至目前,环县已培育电商企业265家、网店2200家,开展培训近万人次,带动就业超万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10亿元。其发展模式已在全国县域电商中崭露头角,2024年,环县成功获评“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

          技能大师:指尖传承非遗技艺

          在甘肃技能大师工作室——东乡族自治县土本土商贸有限公司展位前,展台上陈列的“三阳开泰”摆件、融入东乡元素的土豆花围巾、刺绣文件包等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刺绣的细腻典雅,又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东乡刺绣州级非遗传承人郑麦麦,指尖捻着细针,在一方素色绸缎上勾勒梅花的轮廓。

          “以前只是将刺绣作为爱好,做点小物件售卖补贴家用。通过由妇联和人社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让我系统掌握了刺绣技艺,并萌生了‘以绣为业’的想法。”凭借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郑麦麦的技艺日益精湛,她还考取了刺绣师证书。

          2019年,郑麦麦加入东乡族自治县土本土商贸有限公司,成为刺绣工坊带头人。她不仅负责作品创作与技艺指导,还积极组织培训,带动周边妇女学习刺绣、承接订单、实现增收。

          “现在当地许多姐妹都能靠自己的手艺挣钱了。”她自豪地说,她们拿起针线,用指尖技艺编织起致富梦想,也让东乡刺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临洮县玄朴洮砚艺术馆的展位上,一方方温润古朴的手工砚台静静陈列,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这些作品均出自洮砚雕刻技艺甘南州级非遗传承人张斌之手。从初涉制砚到成为传承人,他已在方寸石料间默默耕耘近三十年。

          “制作一方优质砚台,需经历选料、设计、雕琢、打磨等数十道工序,纯手工完成往往需要三四天。”张斌说,业内有“三分雕琢,七分打磨”之说,打磨环节最能体现匠人的功力与审美。

          多年来,张斌坚持走进大中小学普及洮砚文化,让年轻一代了解这门古老技艺。为确保传承不断档,他不仅免费授艺,还为学徒提供基本生活补助。截至目前,已培养徒弟20余人,其中部分已能独立创作,甚至开馆授徒并获得行业认可。

          返乡创业平台:带动乡亲致富增收

          “静宁苹果,香甜可口!纯天然零添加苹果干,欢迎品尝!”甘肃古成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强热情地推介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品尝选购。

          “甘肃静宁苹果又脆又甜,真是名不虚传。”济宁市民王祥品尝后赞不绝口,“苹果干健康又美味,我多买些带回家给孩子吃。”

          两年前,王建强响应静宁县“归雁工程”号召,毅然放弃外地事业,返乡创办苹果深加工企业。目前,公司主要收购本地果农的“光果”(未套袋苹果)加工成苹果脆片,同时精选优质套袋果进行鲜果销售。今年,王建强自建种植基地,计划三年内实现高端鲜果自给,逐步构建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归雁工程’在用地审批、企业注册、品牌推广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王建强说,目前企业已带动50余名本地果农就业,其中多为农村妇女。她们农闲时进厂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和自家果园,又能每月收入3000元至5000元,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比自己在外赚钱更有意义。”王建强说,为打响品牌,他积极参加人社、农业、商务等部门组织的展销活动,让“静宁苹果”的深加工产品走向全国,赢得消费者广泛好评。

          在另一侧的天水盈麦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展台,天水麻辣烫调料、麻辣粉、天水呱呱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过往市民纷纷品尝购买。

          这家企业从一家小型面包房起步,2013年借力招商引资政策,投资6000多万元入驻秦州区暖和湾工业园区,实现了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工厂”的转型升级,如今业务拓展至多个领域。

          “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后,我们迅速抓住机遇,研发推出麻辣烫手擀粉、专用料包等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公司销售部经理陈永进介绍,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甘肃省“重点龙头企业”等50余项荣誉。

          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目前,该公司为200余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其中包括24名脱贫劳动力,员工人均年收入达6.2万元,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双赢。

          从技能大师的“匠心传承”,到劳务品牌的“产业赋能”,再到返乡创业者的“反哺桑梓”,这场跨越千里的推介活动,不仅让甘肃的技能成果与文化魅力在津鲁大地大放异彩,更搭建起了东西部劳务协作、产业对接的合作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