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根彩绳在指尖翻飞,不仅编织出精美的手工艺品,更编织出广大妇女就业增收的新图景。
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开源街道民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十余名妇女围坐在一起,手中的彩绳穿梭往来,形成一个个精美成品。“跟着老师学了半个月,现在能独立完成订单了,在家带娃的同时,每月还能多挣1000多元!”吕大姐手捧刚完工的作品,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
这是大同市妇联推行妇女手工编织“订单式”培训,赋能妇女灵活就业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大同市各级妇联已举办此类培训20期,覆盖妇女600多人次,带动300多名妇女灵活就业,累计完成订单超万件。
精准摸排,打通供需堵点
“宝妈就业难”与“企业用工缺”如何破解?大同市妇联通过深入调研,找到了解题“钥匙”。
今年5月,大同市妇联组织各级妇联干部深入村(社区),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掌握妇女群体的技能需求与时间安排。调研发现,多数宝妈因需照顾孩子无法外出工作,却普遍有“想赚钱、能顾家”的就业需求;同时,本地文创企业面临手工编织类产品“订单多、技工少”的困境。
针对这一供需痛点,大同市妇联创新打造“需求摸排—订单对接—精准培训—就业增收”闭环模式。她们主动对接“妇字号”企业、电商平台等订单渠道,以产品标准和交货要求倒推培训内容,实现“企业要什么、我们教什么,妇女需什么、我们补什么”。
7月至9月,大同市妇联联合平城区妇联在平城区西谷庄村、民和社区、民懋社区开展了三期“订单式”手工编织技能培训。培训以市场需求旺盛的“佛小伴”衍生编织品为核心内容,累计帮助80名宝妈掌握一技之长。
“培训即就业”成为该模式的最大亮点。学员通过考核后可直接承接订单,按照“居家制作—统一回收—按件计酬”的模式灵活就业,真正实现“家门口上班、炕头上挣钱”。结业后,85%的学员能稳定承接订单,平均月增收1000~2000元。
为延伸就业平台,大同市妇联持续开展“指尖技艺,就业助力”就业岗位进社区活动,通过免费试岗体验、现场意向签订等流程开启就业渠道。
多元拓展,打造特色产业矩阵
大同市的“指尖经济”并非单一模式。在云冈区,妇联依托艺织梦编织团队开展9期订单式培训,带动30名妇女就业,人均月收入约500元;云州区妇联构建“培训+实践”双轨培育体系,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晓阳、布艺专家魏迎梅等开展培训,内容涵盖毛线钩织、布艺编织等多元技艺,累计培训超200小时,覆盖学员200人次;天镇县妇联开展3期中国结编织技艺培训,按照义乌订单标准进行,带动约100名妇女就业;浑源县妇联在培训后积极对接北京市场,成功引入以“马”为主题的手工编织与刺绣订单,带动约40名妇女就业。
目前,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天镇县、浑源县等多地妇女通过培训实现了稳定增收,月收入最高可达3000元。这种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的结合,正是“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的成功实践。
“指尖经济”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增加,更是自信与价值的提升。
在民懋社区的工坊里,妇女们手中的丝线连接起传统与现代,编织着就业与梦想。培训不仅让妇女们实现了经济独立,更让她们在编织中收获了自信与价值认同。不少学员从学徒成长为高级技师,形成“一人学艺、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
一双巧手、一根丝线,不仅连接着传统与现代,更编织着就业与梦想。随着订单渠道的不断拓宽,越来越多的妇女将用指尖技艺编织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巾帼共富的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