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广西东兰县总工会探索劳模工匠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工人日报 日期:2025-11-10 浏览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这片红色热土上,一场由县总工会牵头主导、劳模工匠担当主力的乡村振兴“大戏”正上演。

         近年来,东兰县总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创新工作机制、当好“指导员”与“服务员”,积极引导卢荣桥、韦信成、韦胜难、梁贤勇、韦玉荣等各级劳模工匠扎根乡村发展一线,探索出一条“劳模引领、产业带动、技能赋能、创新驱动”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不久前,当记者走进大同乡的万亩油茶林,只见饱满的茶果缀满枝头,自治区劳模卢荣桥正带领村民忙着抢收,额角的汗珠折射着阳光,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据悉,东兰县总工会注重打造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使这些工作室成为乡村振兴的“智囊团”与“创新源”。

         2016年,县总工会在信河村创建“卢荣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打响“工会+劳模”工作品牌。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工作室,结合信河村实际,创新提出“库区拦河养鱼虾,土坡造林养猪鸡,石山种草养牛羊”的“三养”发展思路,为村子找准了科学发展的方向。

         在工作室辐射带动下,信河村先后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引进养殖企业3家,培育村集体企业1个、家庭农场11家,实现特色产业覆盖全村。信河村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8000元,稳步增长到2025年的2.1万元;工作室骨干成员韦信成,于2024年获评自治区劳模,实现“劳模带劳模”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东兰县总已累计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7个,涵盖农业种植、电力服务、药业研发、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让“匠心”在乡村遍地开花。

         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为培养更多扎根乡村的“接班人”,东兰县总以精准化技能培训为抓手,为县域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在农技赋能领域,县总牵头联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中心等部门,为“河池工匠”韦胜难搭建技能传授平台。工会全程参与培训策划、资料统筹、组织实施等关键环节,支持韦胜难团队组织编印板栗、柑橘、油茶、葡萄、芒果、中草药材等几十种优质经济作物的种植管护培训资料,累计牵头印发6万多册;牵头举办水果专题培训班200余期,覆盖2.3万余名群众。

         在非遗赋能领域,县总主动对接自治区级壮锦服饰非遗传承人、“河池工匠”韦玉荣,牵头搭建技能培训、就业对接、资源整合的一体化平台。通过工会牵头组织招生宣传、协调培训场地、争取政策支持等举措,累计培育出300多名熟练的“绣娘”。这些“绣娘”借助工会链接的市场资源实现居家就业,致富增收。

         让实干担当蔚然成风

         “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话,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卢荣桥在最近一场宣讲中说。

         为筑牢乡村振兴的思想根基,东兰县总大力开展“劳模工匠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引领行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线上,县总工会在官方平台开设专栏,定期推送劳模工匠的奋斗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坚守与付出;线下,组织“劳模宣讲团”深入校园、乡镇、村屯,用接地气的乡音土话,讲述劳模们从普通群众成长为“带头人”的经历,点燃大家“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热情。

         “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经验优势,引导全县劳模工匠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领头雁’作用,让工会力量为东兰县乡村振兴增色添彩。”东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覃爱梅说。

         眼下,劳模工匠精神已在东兰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劳模工匠正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匠心”,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发出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