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总工会紧扣全总“559”工作部署,以321工作模式(3动:流动调研、主动慰问、移动体检,2精:两个精准培训,1保障:互助保险)创新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构建组织覆盖、普惠服务、权益保障、社会融合的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三项服务先行,当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娘家人”。榆林市总工会以“服务先行、组织跟进、精准赋能”为工作路径,全方位挖掘建会堵点、服务难点、保障弱点,多重关爱强力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截至2025年7月,全市新建新业态工会组织57家,共发展会员5.8万名,服务满意度与组织凝聚力显著提升,做实叫响新业态劳动者的“娘家人”。
流动调研掌握实情。开展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组建3个蹲点工作队,派出14名工会干部,历时3个月深入新业态领域,通过实地走访、数据联动、问卷调查,在全市范围流动调研,精准掌握需求链条,系统梳理货车司机、网约配送员等群体痛点。以平台头部企业为重点,强化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做实区域(行业)工会、乡镇(街道)和园区工会、社区(村)工会“兜底”作用,夯实工会工作基层基础。一线工会干部创新实施“跟送服务”、蹲点帮扶机制,有效破解“小三级”工会网络薄弱、组织覆盖不足等难题,为新业态建会打下坚实基础。
榆林市总工会结合“四季送”、帮扶救助等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常态化、普惠化、多样化慰问服务。从“精准度”上下功夫,上门了解职工缺什么、急什么,做到“点对点”式服务,做到主动慰问,采购保温杯、家居用品等物品,切实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真正所需所想的慰问送上去,确保职工群众有获得感。
榆林市总工会引入省工疗院优质医疗资源,定制“移动体检车”上门服务,为680余名货车司机、网约配送员等提供专属体检套餐,涵盖基础检查与肿瘤早筛等职业风险项目。同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配套提供饮食、运动及心理干预方案,构建全周期健康守护体系。深化女职工关怀,为快递、家政等行业300名女性提供“两癌”免费筛查;开展“共享阳光 共助成长”系列活动,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参观研学,并开设暑期托管班,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榆林市总工会实施两项精准培训,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贴心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聚焦新业态职业发展瓶颈,委托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围绕电商运营、智能软件应用、短视频制作等,举办专项培训5场次,参训者超430人次,精准赋能,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岗位竞争力与转型适应力;心理健康辅导方面,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开展“服务新业态 共筑心健康”心理健康讲座活动,提供情绪疏导与压力管理服务30余人次。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倾诉有门、解忧有方,进一步融入新时代、新业态工作领域。
此外,榆林市总工会推出一份保险保障,办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暖心事”。为新入会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600人次赠送互助保险,最高赔付额达3378元/人。截至2025年7月,已理赔5819元,惠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3人。同步建立快速理赔绿色通道,确保风险发生时补偿到位,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构筑坚实后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