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当我听到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教师离岗数字的时候,并不是很相信。一个县级区,3875名教职工,居然有561名教师长期在编不在岗!待实地采访后,证实确有其事。
一边是教师紧缺,花钱请代课人员;一边又有一些教师擅自离岗外出赚钱,工资却照领不误。这种现象暴露出一些地方教师队伍管理中的很多漏洞,不整顿,实在难以让在岗的教师安心教学。山西省朔城区政府大刀阔斧整顿教师队伍,限期召回擅自离岗教师,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做法,很值得赞赏。
当然,朔城区的案例在全国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大多数地区的教师依然坚守在讲台,默默地奉献着。但朔城区的做法至少可以引发我们对一些深层问题的思考。
教师职业不是“铁饭碗”
引入竞争机制势在必行
一些教师之所以敢擅自离岗,关键是学校管理出现了漏洞,让人有机可乘。离岗与在岗教师的月收入只有百元之差,显然约束不了那些离岗教师的行为。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一些地方的教师管理中没有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依然沿袭过去“大锅饭”的做法,干多干好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一些教师以为,“当上教师,就是国家的人了,就端上铁饭碗了,工资由财政按月打入卡中,即使擅自离岗,你奈我何?”再加上一些校长不愿意惹人,充当老好人,助长了一些教师的行为。
学校不是“自由市场”,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要靠制度规范和约束那些擅自离岗教师的行为。的确,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职业相对比较稳定。几年前,还有人不愿意当教师。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师职业成为“香饽饽”,不少大学生争相从教。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队伍的管理和改革更应该及时跟进。
农村学校一些学科的教师是很短缺,但在现有的编制管理办法和区域教师队伍普遍超编的情况下,再多、再好的优秀大学生也进不来。这个时候,如果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让优秀的进来,让不胜任教学岗位或擅自离岗的人真正离岗,或许是解决教师局部短缺问题的好办法。当教师中普遍有了竞争意识和职业危机感之后,相信再也不会出现“在编不在岗,擅自外出打工”的现象了。因为你一旦擅自离岗,自然会有更多更好的优秀教师来顶替或者抢你的岗位,而不能像过去那样,自己离岗赚钱,再随便找个什么人来替你教学了。一句话,有了竞争,你再那样做,就只有真正离岗了。
靠制度来规范行为
用制度来促进和谐
朔城区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表明,只有靠制度来规范管理,才能约束擅自离岗教师的行为。从教师工资制度改革入手,从似乎“不能动”的工资中提取40%作为浮动工资,绩效挂钩,打破了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可谓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教职工全员聘任,定岗、定员、定工作量,从不愿上课,到争、抢着上课,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靠制度约束,从教师想离岗?不让教师离岗?想方设法把教师稳定在岗?教师不愿离岗,制度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看来,合理的制度可以使教师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制度促和谐。
朔城区教育局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召回离岗教师,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得到了区四大班子领导的鼎力支持。如果没有这个支持,仅“说情”一项,就可以使改革中途搁浅。
农村学校需要外力相助
更需要内力发挥作用
应该说,在朔城区擅自离岗的教师中,有很多是当地的教学骨干,如果不是骨干,他就没有到私立学校赚钱的资本。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学骨干本来就不多,骨干的流失,无疑是“伤筋动骨”,紧接着就是学生的流失。而离岗教师重新返回教学岗位,流失学生又重返校园。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
近年来,国家采取“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城乡教师轮换制度”、“免费师范生政策”等措施,所有这些行动和举措,都是为了尽快提高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的素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当然,这些都是外围的力量。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快速发展更依赖于其内在的力量??那些坚守在教学岗位的教师们。当外围力量鼎力助推的时候,更需要内在力量的密切配合。如果外力在用功,内力(教学骨干)却分散、流失,那就形不成合力。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当内在的力量做有用功,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和发挥出来的时候,再加上外力的支持,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发展就指日可待了。朔城区的改革就是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