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教师新闻 > 内容

全国模范教师双语教师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7-08-31 浏览
   高考传喜讯。今年哈密地区第一中学“双语”实验高三(2)班55名考生分数全部上线,其中90%超过了本科分数线。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这些响当当的名校,对于这个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主体的“双语”实验班来说,已经不再遥远。老师和同学们都说,这一切,班主任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功不可没。

    高材生当上了“双语”教师

    1998年夏天,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从南京河海大学毕业回到老家哈密。地区水利局已为这位学水利的高材生留好位置,亲朋好友也都为他找到好工作而骄傲。

    老同学聚会时,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得知,地区一中要办一个“双语”实验班,遗憾的是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他心中掠过一种想法:自己不正是一块“双语”老师的料吗?

    与其坐着愁,不如骑马走。第二天他找到一中校长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校长回答:“我要是有一百双手的话,就举一百双手赞成!”

    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进校后先教的是初一的“双语”数学。以前,哈密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的理科成绩普遍较低,高考数学上60分的不多。一马扬不起尘土,一人办不成大事。在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的倡导下,学校建立了一支“打破60分突击队”,他自己就是其中的主力“队员”。

    那时,在同学们眼里,数学像是啃不动的羊骨头。除了刻苦钻研教学大纲外,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他动手制作了80多幅集中体现“双语”教学重点、难点的挂图、照片、课件,深入浅出、声形并茂地引导同学们领会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他不断有新招出现。“讲解、讨论、练习、讲评、再训练”的“双语”教学方法和“讲练结合、以练为主、适当归纳、提高能力”的复习方法就是他的创造。

    他常给同学们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说汉语的人就能得到一块大蛋糕,而只会说维吾尔语的不过是一块小油馕。掌握‘双语’,就意味着抢蛋糕时多了一分本领。”他认为,如果同学们失去了就业竞争能力,就是自己失职。

    转眼3年过去了,“双语”实验班顺利结束了中考。汇总成绩时,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所教的学生,数学平均成绩达到了67分,一举写就了“突破60分”的历史。

    像父母的班主任

    2001年9月,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就任“双语”实验班班主任。他说:“班主任就应该像学生的父母。”

    几次数学课上,他发现一个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变了,回答提问时“驴唇不对马嘴”。他没有批评学生,而是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情况:原来那名学生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当晚,他去家访。跑了几趟后,孩子父母表示为了孩子再也不闹了。几天后,孩子又有了笑声。

    从此后,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对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又多了一些思考。不久,学校组建了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有个叫阿依努尔·买尔的女生,学习成绩不错,就是不愿与人沟通。起初,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想在放学的路上与她谈心,可她却总是躲着避而不见。后来,他见阿依努尔作业写得十分干净工整,就在作业本上这样写道:“看了你的作业,老师就好像走进了花园!”终于,学生敞开了心扉:她家里很穷,父母和奶奶都有病在身,全家8口人三天吃不上一次拉条子,她想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家里的现状。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当即表示,你的学杂费我全包了。谁知倔强的小姑娘不领情,她说一切要靠自己。于是,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帮助她找到了一条自尊的“生财之道”:每天第八节课后,一个穿着学生服的小姑娘就在小区的门口出现了,批发来的50个馕、20瓶牛奶卖完后,小姑娘数着钱快乐地回家了。

    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了解到“每天一杯牛奶工程”、“核桃有益大脑发育”后,就在全班倡导每天“一杯牛奶、两个核桃”的健康补脑方式。有个别同学因为家里困难,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就教育全班同学发扬团结互助精神,把每天捡饮料瓶换来的班费补贴给贫困生。

    心血浇灌桃李芬芳

    6年寒窗后的“双语”实验班就要向高考冲刺了。高考前半年,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收到了参加自治区少数民族中青年科技骨干特殊培养班的通知,为了不影响学生们参加高考,他悄悄把通知收藏了起来。去年,地区组织部公开招聘干部,组织推荐他参加考试,结果成绩一公布,班里顿时开了锅,同学们哭成一团:“艾力卡木江老师走了,我们怎么办啊?”“像爸爸一样的艾力卡木江老师怎么能离开我们呢?”

    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看到了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位置。他下定决心,再诱人的地方也不考虑了,他要带着同学们向高考冲刺。

    为抓好全班的总复习,他把身怀六甲的妻子送到岳母那里,腾出自家的房子,把9名不同成绩的学生集中到一起,义务为他们开展有重点、系统化的考前辅导。学习委员玛依努尔·依沙克回忆说:“那段时间,艾力卡木江老师家就像个幼儿园,他又是老师,又是保姆。”与此同时,他又从各班挑选出30名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一小时的数学和理科综合科目的全面复习。

    高考结束了,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并没有轻松下来。考完试的当日,他连夜骑上摩托车一家一家地往学生家跑,有针对性地指导同学和家长们填报志愿,等他把所有同学家都跑完后,已经是次日清晨了。

    6年心血,换得桃李芬芳。2007年高考分数下来,班上有两名同学分别夺得了622分的高分,全班平均成绩达到443.66分,数学单科成绩达到了70.60分,三项成绩都创下了哈密地区民族学校高考历史最高纪录。捧着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祖力卡江·卡德尔说,自己是上高一时才到艾力卡木江老师这个班的,“刚来时脖子硬(犟)得很,根本不听老师的话”,是在艾力卡木江的反复开导和鼓励下,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来源: 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