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职业“围城”观察:对工作“吐槽”不满渐成时髦
作者:admin 来源:山东商报 日期:2012-11-09 浏览

职业“围城”观察:对工作“吐槽”不满渐成时髦

  近八成医生“不愿子女学医、从医”

  “财迷哥”李振说,自己攒钱是希望凑足房款首付

  媒体采访证实,“虐童幼师”颜艳红本来工作认真、阳光灿烂。这个曾被家长们送过鲜花的“90后”,却遭遇了“当幼师不如端盘子”的现实。

  其实,看一看我们周围,现实挤压导致的反常之举不止一处,年薪15万仍考公务员,数千硕士生争岗清洁工……不管从这里读出的信息,是功利还是无奈,现实的逼仄已经难以安放“爱岗敬业”的从容。真有百分之百的好职业吗?在被“编制福利”等切割的现实中,人们遇到了职业生涯的迷宫。在追求绝对保险系数的惶惑中,他们惴惴反思——为了规避生存风险,而付出情绪失调、信念滑脱,乃至人性泯灭,值得吗?此时,“幸福之问”来得正是时候。肖明君

  年薪15万,却争考公务员;八成医生不愿子承父业;网友纷纷吐槽抱怨自己的职业……如今,钱钟书先生刻画的“围城”,已从书中婚姻蔓延到了各行各业。种种抱怨声中,几乎每个职业都被找出值得抨击的理由。同时,“别人的职业”却都成了香饽饽。于是,带着对自身现状的不满,互相羡慕,成了一个矛盾的社会命题。大家都在寻找心中那份“好工作”,却总感觉路似乎越选越窄。细究一下,客观存在未变,很可能自己心态跑偏了。 记者 李玉伦

  A 现实“骨感”——被放大的职业不满

  此前,媒体也频传职教人才交流会成“抱怨会”、八成医生不愿子承父业的新闻。与媒体报道相呼应的,是网络上各大论坛网友纷纷吐槽,抱怨自己工作的帖子层出不穷。如果细数,几乎“三百六十行、行行被吐槽”。

  对自己的工作“吐槽”不满,正成为一种时髦。

  近日,“列车员唱粗口style”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一列车员对着镜头用方言唱着各种粗口,抱怨工作太累、工资太少。他身着铁路部门制服,戴着墨镜,放着《江南style》的曲子,唱起了自编的歌词——“我是个列车员,我跑车三天不回家,我下班三天回家,我又不想待在家。我天天跑来跑去,我的脑袋就像门夹……起得太早,拿钱太少,身体全坏了。”

  从歌词看来,他对列车员这一工作感到非常苦闷,不仅把自己穿上工作制服比成“披着羊皮的狼”,称“我还要打领带,吊死‘也熊’吧……”,一边唱还一边对着镜头竖中指。最终,他因言行恶劣被停职。

  对此言行,男子自称是喝酒后的情绪发泄。但从中,我们的确能看到现代人对自身工作压力不满的倾诉。

  耐人寻味的是,对职业不满,似乎已成了许多行业从业者的共同感受。就在今年7月18日,在卫生部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透露,据协会近两年调查,有78.01%的医生“不愿子女学医、从医”。原因何在呢?在一些从业者看来,身为医生,意味着有看不完的病人、付出收入难成正比,意味着卷入越来越激化的医患矛盾、得不到足够的尊重……

  而这种不满绝不仅仅限于医生这个行业。“我是坚决不让孩子当老师的”,苏州有教师曾抱怨,“外人都羡慕教师有两个长假,但我们每天6点起床看学生早自习,备课、批作业晚上回家经常10点多的辛苦谁知道,几乎没有个人时间,也没什么挑战性。”只需稍加留意,不少人都会发现身边抱怨的人其实比比皆是。南师大心理学博士陶琳瑾曾解析道,这种不满说白了就是职业倦怠,主要是因为职业预期没有很好实现,加上工作辛苦劳累,所以产生了失落厌倦情绪。每个工作都能找出该被埋怨的理由,但须留心的是,抱怨、消极的负面情绪改变不了根本性问题,反而易让人陷入更深的情绪泥淖。

  B “编制”围城——不是简单的趋炎附势

  编制的诱惑力已经大到足以动摇高材生“学以致用”理念的地步,大到宁愿为了稳定去扫大街的地步,然而,大家争破头想涌入的却是一座围城。一边是国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另一边是部分公务员选择辞职下海创业。

  在不时翻涌的抱怨浪声中,“年薪15万男子考公务员,只为铁饭碗”的新闻一出,似乎为“好工作在哪”的追问找到了一个答案。

  新闻内容是这样的:太原男子孙远毕业于某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年薪已达15万元,但还是参加了今年公务员考试。他称:“毕业时,看不起那帮考公务员的同学,但是这么多年在社会打拼,让我明白稳定而且长期有保障的生活,才是我需要的。”

  他这样刻画自己的心路历程:虽然收入很高,但“感觉看不到未来,生活很难说有稳定的保障”,而且工作竞争激烈、通宵加班。正因如此,年薪15万也抵不过月薪区区几千元的普通公务员。饭碗应“端起来踏实”,这其实道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若套用这句,现今可谓“万般皆下品,唯有编制高”了。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争相涌入“体制内”,为了捧得公务员“铁饭碗”,即使放弃高薪、保研甚至读博的机会都在所不惜。故而我们看到——为了编制,大学生争当挑粪工;为了编制,硕士抢夺一线城管职位; 还是为了编制,3000名大学生宁愿去扫大街……

  编制的诱惑力已经大到足以动摇高材生“学以致用”理念的地步,大到宁愿为了稳定去扫大街的地步,这不免有点令社会生忧。

  带点黑色幽默的是,大家争破头想涌入的却是一座围城。

  据央视《新闻1 1》报道,考公务员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命题。一位1985年出生的基层公务员就这样写道:当初完全是为了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回家参加的考试,现在工作安定下来,心中却陡生悲怆之情,我的青春、我的人生难道就要在这永远的5 2中度过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说“编制”像座围城,但其与多数职业相比仍有莫大的优势。原因很简单,企业经济效益不确定、待遇难保障,员工随时可能丢饭碗,自己创业压力风险又令人望而生畏,比起来公务员拥有的社会保障待遇、铁饭碗性质,能带给人们足够强的稳定感。这也从侧面证明,现今行业间待遇的确有点过于悬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C 就业“求稳”——期望值不是低了,而是高了

  “稳定”二字是他们的首要评价标准。而稳定,在现今变居不定的职场中,显然是种稀有品。什么样的职业是稳定的呢?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想当然的步入人们的视野。所以,看似降低了门槛、降低了薪金要求,但是“求稳”的就业诉求是一个很高的期待。

  电视剧《北京青年》里,一群小青年为了重走一回青春,开始了他们的梦想之旅。

  他们这种突破的率真和勇气让很多电视机前的年轻人,也觉得振奋不已。

  但是,电视剧就是电视剧,如果真要在现实中让“苦逼”的年轻人们复制一把“重走青春”,他们“玩得起吗”?

  估计那些为了房子、车子、孩子打拼的人士,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人,难得如此从容。

  而这,对于刚刚毕业的求职学生们,更是如此。于是,一群本该寻求梦想的年轻人无奈走上了一条直面现实的路。

  在一篇报道中,有这样的记叙,有个名叫李振的年轻人,是北京师范大学一名大三学生,被同学称为“财迷哥”。

  这个称呼的来源,是因为他每天坚持打至少两份工,还回收废品旧货等并堆放在宿舍内,引发室友发帖表示不满。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振称赚钱是人生的常态,自己攒钱是希望凑足房款首付,对室友的指责也没有时间看。

  今年大学的就业季刚刚过去。对于大学生们“就业期望合理下调”、“薪资期待趋向理性”的报道,在国内多数就业市场,都有体现。

  但是也有媒体调查发现,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期望值并没有减少。调查指出,薪资降低、自降入职门槛并不等于要求低,反而是要求高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记者报道,近日,多所高校出炉的应届毕业生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就业最关注职业的发展晋升前景,但是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他们似乎更在意。

  其中,“稳定”二字是他们的首要评价标准。而稳定,在现今变居不定的职场中,显然是种稀有品。

  什么样的职业是稳定的呢?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想当然的步入人们的视野。

  所以,看似降低了门槛、降低了薪金要求,但是“求稳”的就业诉求是一个很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