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最艰难的求学路:孩子们往返学校要走两处天梯
作者:admin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13-04-15 浏览

  孩子们在到达天梯前还要徒步走近一个小时山路。

  天梯是上学的必经之路,下面是七八十米深的悬崖。(CFP供图)

  湖南桑植县张家湾村的村民每天靠攀爬天梯出入村落

  5岁的刘丹向下凝视着挂在山间的天梯,这是她上学要经过的路。她说,只要不下雨,爬这梯子就“不害怕”。桑植县苦竹坪乡的张家湾村,在天门山的另一面,村里学龄期的孩子,只能靠攀爬天梯出入村落。

  修路?常住人口不到100人,工程量却十分巨大。移民?村里很多人不愿失去“山”的依靠。在与山的对视中,刘丹憧憬有一条平坦的上学路,还要看得见遥远的风景。

  (《潇湘晨报》)

  不走天梯到镇上需四五个小时

  沿着狭窄的山间石路,穿过溪流和峡谷,在一悬崖处,放着一段木梯,抓着木梯爬上去,就进入了桑植县土家族聚居的张家湾村。

  村里的老人们说,几百年前,祖辈为了躲避土匪,来到这儿安居。多年以来他们基本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去趟集市,极少外出。

  张家湾村一共7个组,其中4个连在一起的组地势较高,形成了苦竹坪乡独立的一块高地。村主任刘兴阶说,由于地高多悬崖,因此自祖辈开始,就在这块高地的两处位置都搭起了木梯,成为这4个组出入镇上相对便捷的通道,对这4个组而言,这两处木梯并不是唯一通道,但如果不走木梯,就必须攀爬岩壁,费上四五个小时才能走到镇上。

  刘兴阶说,除非是5到7月的汛期,小溪淹了村子通往天梯的小路,不然无论老人小孩都走天梯。

  孩子们往返学校要走两处天梯

  住在村里“高地”上的孩子们,往返学校要靠这两处天梯。刘丹今年5岁,在镇里上学前班。星期五中午放学后,刘丹的爸爸用三轮车载她到石山路口,把三轮车寄放在附近的村民家,刘丹跟在爸爸的身后,很熟练地跟着爸爸踩过小溪长满苔藓的石头,翻过大山陡壁潮湿的小路,来到天梯前。

  刘丹把书包扔给爸爸,还不等爸爸上去,她便一只手抓着木梯往上走,爸爸一直喊着,慢点,慢点。刘丹说,只要不下雨,走这架梯子“不害怕”。

  7岁的余欣欣有次下雨爬梯子时,从梯子上滑了下来,被后面的妈妈拉扯住了。后来每次下雨,欣欣走到梯子前,都要妈妈哄上好一会,才愿意爬上去。

  71岁的杨君香说,村里一代代人,都是靠走这条路来上学的。现在村里家境好些的家庭,都陆续去镇上租房陪孩子上学了。

  当地政府将修建简易上山通道

  修路:人口不多 工程量巨大

  说起路,村民们虽想修路,却也颇感无奈。张家湾村地广人稀,全村19000多亩地,只有398口人,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常住的就只剩下90几口。村主任刘兴阶说,村里有些组之间步行都要几个小时,村里修起路来,少说也要50公里,且全是在悬崖峭壁之间修路,工程量巨大,“三千万都未必修得成”。

  移居:资源丰富 不舍离开

  张家湾村人口不多,曾经也想过移民下山,村里大部分村民却不愿意,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

  大山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经济资源,漫山遍野生长的野粽叶销往全国,木材也成了村民的一大经济收入来源。此外,养蜂、野菜、野生动物也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收益。村民们说,一年卖粽叶和木材,能有个较稳定的收入,即使在外打工,也想做不了苦力的时候再回到村里来,“有这些资源在,有个依靠”。

  建学校:

  别的孩子就得翻山了

  撤点并校以前,张家湾村曾经有一所小学,但就张家湾村而言,组与组之间路程很远,同组之间的不同人家,有时都相隔个把小时的路程。把学校建在村里的一个组,别的组的孩子上学,也得翻山越岭走上好几个小时的山路,村民们宁愿把孩子送到镇上去,“教育质量相对要好一些”。

  媒体报道以后,桑植县政府表态,先出资金在天梯处改造一条简易通道上山,具体修水泥台阶还是简易马路,要等专家考察完山体后再决定。

  苦竹坪乡党委书记熊东见说,每年的七八月份山里就会出现洪水,必须赶在那之前完成天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