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引擎。内蒙古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区之路,进一步统筹谋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围绕自治区建设“五大基地”,构筑“两个屏障”,建设“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的发展定位和“8337”的发展思路开展人才工作。
以落实自治区人才规划为主线,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为统领,紧扣人才强区、人才强企、人才强校、人才强县战略实施,进一步做好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实现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我区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人才规模、素质、结构、布局和创新能力能够满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各类人才创造活力普遍激发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人才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进入西部先进省区市行列。
目标的实现依托于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项目推进、平台搭建,抓好人才工作的落实。经过近年的实践探索,我区人才工作逐步清晰了以“草原英才”工程为统领,推进“三大平台”和十项“百人计划”的工作重点。
2010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实施了“草原英才”工程,工程选择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引进和培养为突破口,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各类、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9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草原英才”工程若干政策规定(试行)》;2012年11月,自治区人才协调小组出台了《关于建设呼包鄂“草原硅谷”的意见》;2012年12月,自治区党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2013年4月,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今年5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围绕推进落实“8337”发展思路,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草原英才工程”的实施意见》。
素有“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美誉的包头市早年间以其丰饶的资源而闻名。如今,“草原英才”工程的开展为包头开启了另一扇机会的大门。
留学澳洲获得双硕士学位回乡创业的栗世芳动情地说:“入驻包头以来,我们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包头市全面落实‘草原英才’工程优惠政策,从资金、项目到服务上给予我极大的支持。特别是当我得知自己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时,我深深感到在家乡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在其他地方,我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
人才兴业在包头的钢铁产业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进入新世纪,他们将战略定位调整为“人才兴企,科技强企”,下大力气引进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如今靠人才引进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包钢,百米高速重轨产量已经占到整个行业的1/3以上。这不仅是包钢的转型,更是包头市由自然资源大市向人才大市转变的一个缩影。
“草原英才”工程实施3年来,已经评审出525名“草原英才”,其中培养本土人才323名,引进区外人才202名。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搭建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草原硅谷人才特区平台”、“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这三大平台作为“草原英才”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引进和培养一批自治区转型发展所需的尖端人才、紧缺人才。
“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正在围绕自治区打造国家重要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培养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好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大型数据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而展开;“草原硅谷人才特区平台”抓住呼包鄂城市群规划的实施,重点培育建设一批高新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孵化器”平台,努力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抓住京蒙区域合作和对口帮扶的契机,在吸引北京人才上有所收获,依托北京的科研、教育、文化、医疗等优势资源,加强人才工作的广泛深入合作与交流。
十项“百人计划”2012年正式启动。活动采取“点对点”、“一对一”和团队示范带动等形式,力求把引才育才任务落实到具体抓手上,定向培养引进10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目前,全区培养自治区级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96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个,新建院士工作站23个,博士后工作站(流动)2个,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50余名。
在“草原英才”工程的带动下,各地相继启动了“科尔沁英才”、“玉龙英才”、“河套英才”、“阿拉善英才”等人才工程,这些工程共培养各类优秀人才3357人。在“草原英才”工程总体政策框架下,全区12个盟市出台配套政策近40项,形成了上下贯通、多位一体、有效集成的人才政策体系。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关系,做到人才发展战略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相适应、人才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人才政策与经济政策相适应、人才工程与产业特点相适应的“四个相适应”,完善了人才工作的思路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后,全区人才工作对正在实施的各项人才工程进行了逐步调整,以适应自治区的整体战略布局。
3月召开的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2013年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长李鹏新说:“我们要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把人才工作放在服务和保障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来审视、谋划和推进。要以落实自治区人才规划为主线,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为统领,紧扣人才强区、人才强企、人才强校、人才强县战略实施,进一步做好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实现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
我区坚持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同步实施。在“草原英才”工程实施过程中,依托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课题,聚集和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优先在产业链重点环节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研究、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相融并举。
我区引进培养的每一个高层次人才,都承担着一个创新创业项目,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来支撑,这样就有效解决了“就人才谈人才、为引进而引进”的问题。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博士、内蒙古科技大学李梅博士,不仅他们个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而且还在各自领域为内蒙古培养出了一批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李梅博士带领的“稀土湿法冶金与轻稀土应用”产业创新人才团队2013年被评为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实现自治区在此领域零的突破。
2013年,我区全面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对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要继续加大实施创新创业团队和基地培育计划的力度,年内完成100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20个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任务。要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调整工作侧重点,特别是要围绕“五大基地”的建设,将人才集群与重大项目、技术、资本的引进紧密结合起来,使人才与产业相融、与企业互动、与项目对接。对草原硅谷人才特区平台,要全面启动实施六大专项人才计划。目前,在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培育和高端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方面投入了7000万元,自治区发改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计划方面投入了5亿元,科技厅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方面投入了3亿元,已初见成效。今年,还要启动实施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和创新创业环境优化两个计划,突破政策“壁垒”,人社厅、科技厅、财政厅、金融办协同配合。对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着眼于拓展深化,抓好人才合作协议和对口培训项目等工作的落实。按照任务分解要求,落实好十项“百人计划”。积极推进自治区“百人计划”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有效对接、与盟市层面重点人才工程的相互承接。今年预计新培育“草原英才”150名。
同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的落实,开展人才工作重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
今后,我区还将继续开展“院士专家内蒙古行”、“海外博士草原行”等活动,加强与外事侨务、外经贸等重要涉外部门的合作,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工作结合好,打造我区引才聚才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