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万象 > 内容

教师是上好“原理”课的关键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7-10-31 浏览
 “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今年秋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将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能不能高质量地开好“原理”课,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能否明显改善、新方案能否顺利实施。

  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对大学生发挥着直接影响和重要作用。我认为,要搞好这次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我想除了具备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原理”课教师还需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把握原理“与时俱进”的特性,提高教学的研究性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往往是教学的研究性不足。学生们认为只是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没有感受到哲学课的学术魅力。实际上,哲学课、“原理”课所依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又严谨的科学体系,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因此“原理”课教师首先必须狠下功夫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尤其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吃准吃透教材基本内容和精神的基础上提高科研水平,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和总体把握;同时,“原理”课教师要不断开拓学术视野,不断加深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创新研究和探索,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讲解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生释疑解惑,以创新研究开启成功的教学,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锤炼“教”的能力和艺术

  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不意味着必然能讲好“原理”课。好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理论知识,还要善于把知识用准确、生动、通俗的语言有条理、逻辑线索清晰地表达出来,“教”给大学生。而教师的“教”必须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状况。这就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用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掌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疑难困惑、把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当代大学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自我意识、平等观念及独立思考能力明显增强;知识面广、注重对实用性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等。“原理”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这些特点,以能引起大学生的思考、训练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准则,在讲授中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法,及时地分析研究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适宜地把握教学环境、巧妙地创设教学情景,用活泼新颖的形式、生动鲜活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启发大学生自己思考,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走出书斋,在研究中努力寻找理论和现实的“契合点”“原理”课教师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塑造大学生灵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历史使命。这门课教师的责任就是对自己这份政治担当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自觉地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际行动。这种责任感正是对“原理”课教师内在素质的要求。

  “原理”课教师要增强这份责任感,就必须走出书斋,走进现实生活,关注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诸多社会现实问题,在研究中努力寻找理论和现实的“契合点”,拉近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还要努力探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为大学生容易理解、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的“切入点”,拉近“原理”课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解决大学生成长中的烦恼,让“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