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孩子都在上‘国际早教中心’,我们也想去一家有外教的,但是一年要将近2万费用,太贵了,还在犹豫。”姜艳说。
最近几年,各种大大小小的“早教中心”在中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号称拥有“国际背景”和“国际教程”,教师、教材和教具全部进口的幼教机构尽管价格高的“吓人”,仍然受到了“80后”年轻父母的青睐。
“现在都是一个宝贝,谁不想给他最好的?”姜艳说,从女儿出生开始,从吃的奶粉到用的奶瓶,都是买进口商品。“现在大家都选择‘洋幼教’,我们当然也想让孩子提前接受英语的熏陶。”
然而作为“50后”的父母,姜艳的父母却不赞同这样高昂的费用去换取“没用的‘洋幼教’”。“这么小的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在家自己可以教她背一些唐诗什么的,外国人讲什么她怎么能听懂?”姜艳的母亲说。
不过,更多的年轻父母不同于他们的上一辈,他们更倾向于在开发智力培养孩子潜在素质上“下本钱”。然而,昂贵的不仅仅是“洋幼教中心”,已经深入到中国幼教产品市场方方面面的洋品牌都让这些年轻父母选择“两难”。
“这个月光是买美国费雪的玩具就花了上千块。”家住安徽省合肥市的王敏捷说。在这个中部省会城市,他和妻子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不到8000元,但今年初儿子的出生让他们的经济变得特别紧张。
“洋玩具太贵了,孩子一个费雪的小海马就要将近200块钱,要是在普通玩具店,够买10个了。还有这个动物的健身套装,说是可以帮助宝宝学习协调发展肢体和听觉、触觉,要700多块。”王敏捷历数着说,“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总觉得有更好的得给孩子花钱。”
能不能不买“洋产品”?王敏捷苦笑着说:“我们也买过国产的一种玩具,用手捏可以讲故事的,但是没多久就坏了。周围的大环境是大家都在买进口的,而且都说对孩子好,我们不买总觉得欠孩子点什么。”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种传统的育儿思想在目前的年轻父母中正在继续传承下去,而其内涵已经有所改变,他们不仅仅在孩子的“吃穿”上更多地选择“洋品牌”,同时,他们更希望能让孩子尽早接受“国际化”教育。
“其实进口的幼教产品是否就更好更有效并没有权威的数据来证明,我认为如果这些昂贵的产品给家庭造成了经济负担就大可不必非要购买。对于幼儿来说,科学抚育固然重要,但是过分追求也没有意义,父母的爱护、良好的言传身教和家庭氛围比什么都重要。”有着近十年幼教经验的教师徐楠说。
“我会唱英文的圣诞歌。”4岁的女孩欣欣说。她的父母为她的英语进步而欣慰的同时,也担心她并不知道中国的重阳节、端午节。“怎么样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作为‘80后’的父母我们处在一个选择太多的路口。”欣欣的爸爸田斌说,而这,也正是目前很多中国年轻父母同样的困惑。